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师: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生:华夏儿女。生:炎黄子孙。师:不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呢?生:我们是炎黄子孙,炎帝、黄帝部落在黄河流域群居,所以应是黄河两岸。师:你说得非常正确,(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像)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  相似文献   
2.
本单元反映了人类对动物世界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所选文章无论是体裁、内容,还是题材,都做到了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3.
三、详略的力度 师:为了避免走进详略的误区。我们接着学习如何把握详略的力度。请大家快速浏览表现父爱的《轻轻掩门》,然后说一说画线处的详略处理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4.
【单元目标概说】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欣赏戏剧和影视,以丰富对生活的艺术感受。《威尼斯商人》(节选)为我们奉献了永恒的人文主义主题、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典雅的戏剧台词、极富戏剧性的情节结构。《变脸》(节选)在情节安排上以“误会”构成悬念,在思想内容上注重破除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在戏剧语言上既高度个性化,又高度生活化。《枣儿》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呈现其双重性、双向性、多样性的特征。《音乐之声》(节选)以音乐为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学设想】“平平淡淡才是真”,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本单元让我们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变化多姿、人情百态。以其真情、真实、真味展示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文章均是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回忆、父爱的伟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赖,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要求:1.学习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手法。2.学习材料的取舍安排,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3.品味朴实的语言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表现缤纷生活。【单篇教学方案】《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评读——引导学生从多角度…  相似文献   
6.
“平平淡淡才是真”,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本单元让我们品尝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变化多姿、人情百态。以其真情、真实、真味展示在我们面前。本单元的文章均是原汁原味地反映生活.选取了童年生活的回忆、父爱的伟大、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信赖.为我们编织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要求:1.学习将人物写得活灵活现的手法。2.学习材料的取舍安排.了解生活中的真善美。3.品味朴实的语言特征.联系生活实际.表现缤纷生活。  相似文献   
7.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慧莲 《大观周刊》2012,(6):230-230
小学英语教学应该走出华而不实的误区,应该回归其本色,应该真实体现英语学科的特点,追求自然的、朴实的、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把提高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语言的精华,习语更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信息,凸显着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汉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对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互译,更是文化背景差异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对英汉两国人文气息、文化差异的深层次分析,讨论在英汉两种语言互译时的依据和方法,做到在英汉两国语言交流过程中,表达更贴切更精准。  相似文献   
10.
<马>的作者布丰善用文学笔调,用形象的描写手法来对自然事物进行说明,笔触满怀情感,既有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又流露出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同时比较完整地展示了马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一篇既有散文的语言,也有说明文信息的小品文.针对这些特点,我把<马>的教学设计成了两个板块:作散文读、作说明文读,即"一文两读",将课文从体裁的角度进行两次阅读整合,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特点以及情感精神有双重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