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构思美。这首诗开篇独具匠心,它不直接对天姥山的自然景色进行描写,却通过“海客谈”和“越人语”,将天姥山与传说当中的“瀛州”相提并论,一下子把读领进了烟涛雾海虚无缥渺的世界里了。然后诗人寥寥几笔,运用夸张、对比、以宾衬主等手法,来突出天姥山的高峻雄奇。而醉心于山水的李白,正是“因之”要“梦游”天姥山的,所以接下来诗人采用交替递进的手法,开始了梦幻中历险式的攀登和游览。山上的景色时而“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令人留恋忘返;时而山泉轰鸣,山林颤栗,云青欲雨,水波生烟,让人暗自称奇。时而又“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轰然中开”,使人惊叹不已。紧接着,天上的神仙——“云之君”以各种各样美妙无比的形式纷纷降临,从而使诗人的梦中历险也达到了顶峰。而当诗人正陶醉在这无比瑰丽的风光中时,“忽魂悸以魄动”,一下子跌回到了现实中来了。其构思之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相似文献   
2.
高三年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未来发展均有重要意义。而语文学科更是高三的重要科目之一,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方法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复习的效率。而从当前的高三语文复习现状进行分析,学生的压力较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有效的知识复习方法。在面对大量的语文知识时,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在高三语文的复习课中,教师也需善于从问题出发,探索出有效的改进策略。本文简要分析了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学活动是由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五大要素构成的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传递文化知识、技能、价值观念的过程。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认识,正确发挥五要素的基本功能。对于以现代化教育媒体的运用,研究为特征的电教工作者来说,就不能仅拘泥于电教媒体的实践与实验。电教从形式上看是人——机——人系统。但实质上仍然是人——人系统的关系。因为一切教学机器都是人智能的物化,同时也是由人操作控制的。所以要放开眼界,善于选用不同媒体,不同符号去表征不同信息。摆脱以静止的机械的观点去解释其运行机制,树立教学过程应是多通道,多形态,多媒体一个有机整体开放系统的新观念,把电教纳入学校教改整体轨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林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以及如何借助市场经济规律将林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幻灯机介入教学活动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有电影、程序教学机、电视、录像电视系统、电子计算机、卫星传播教学系统等先后相继引进了教育领域。从而打破了以教师、教科书、课堂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人与机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关系与地位出现了新的格局。正如控制论的创始人诺伯特·维纳所预言的那样“在未来的发展中,人与机器,机器与人,机器与机器之间,将出现交流,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电化教育(国外称:《教育传播与技术》Education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就是通过电声波、电光波技术装置(硬件——幻灯机、电影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软件——教学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录像带等)进行教育信息的记录、储存、传输和  相似文献   
6.
人的学习基本心理规律,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同样,也是电教活动的客观依据。要掌握人的学习心理,首先应对学习的实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育心理学对学校情境中学习定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进行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注1)学生在学校情境中的行为变化,主要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个性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有思想、观念、意志、情感等内隐行为的变化,同时也有习作、应对、技能技巧、操行品德等外显行为的发展。其中有哪些基本规律可循?学习的机制是什  相似文献   
7.
杂文,是鲁迅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课本先后选了他写于不同时期的十二篇杂文。我们在阅读学习中,除了被鲁迅那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想和爱憎强烈的论辩折服的同时,也分明感受到充盈其间的诗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诗歌化的表现手法。鲁迅把我国传统诗歌的赋比手法普遍地运用到杂文创作之中,从而使他的杂文既不肤浅,又不艰深,平易而色彩斑斓,简洁又文辞隽永。“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但鲁迅用赋,并非简单地敷陈事由,叙谈事物,而是将铺叙与感情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情感的画面。《纪念刘和珍君》在叙及得到噩耗出乎意料和难…  相似文献   
8.
吕淑湘先生曾指出,“从事语文教学必须认清人们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可见,认识文章的不同特点,运用多种方法教课文,对提高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是大有意义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较多的思维方式,更简易有效地理解文章,较快提高分析能力。以下所述的就是近几年笔者在语文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一、从表达方式教起《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迅感情深厚而又意蕴丰富的纪念文章,弄清作者的感情流程是此文的关键。这是篇复杂的记叙文,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只能有两种,一是通过抒情直接表达,二是通过记叙间接表达。这篇课文便可以此为教学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后世文学是在吸收前人的文学营养后才得以发展的。如张可久的散曲《殿前欢·客中》就大量化用了古人的诗句,深得其精髓,为己所用,文情并茂,且不粘不滞,自然妥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