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作为一种流动的声音艺术,音乐不同于其他门类艺术的典型特征在于空间性。音乐的空间性是音乐表演者与听者的身体共处于音乐表演时所呈现与感受到的整体表象。在音乐表演中,身体与音符逻辑处于什么样的关系,会直接影响表演效果。文章从身体接受并适应音符逻辑、身体与音符逻辑的对话及背离、身音皆忘等三个层面探讨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身体接受并适应音符逻辑,敞露开来的却是一个身体的全新世界;身体与音符逻辑的对话及背离,对话过程将随着人这一主体修养的提升而提升,会因心情、疲劳、生病、环境、合作对象、天气等综合因素出现背离;身音皆忘须音乐表演者进入“灵魂生活”,或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合一的“即兴表演”。三个层面以递进方式,依循身与音之间的“情志”连接,从而达到“身”与“音”所要表达“精神”“情志”的最大程度结合。  相似文献   
2.
由于民间音乐申遗运动的推动,区域音乐研究走进了很多音乐院校的研究视域,给高校,尤其是普通地方院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寻求特色办学的一线生机,也给音乐教育走出欧洲教学模式带来了启示。于是很多地方院校纷纷建立区域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对本区域的音乐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并纳入音乐教学。这些行动在促进地方音乐保护与传承的同时,也凸显了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由于很多区域音乐是以演唱为主,尤其是民歌,以及曲艺、戏曲,容易与高校的声乐教学结合,所以,区域音乐研究更能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给当下学院派的民族声乐教学出现审美单一的现象有可能带来改革的启示,并成为推动改革的动力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声乐教学是一门融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于一体的思维劳动课。文章从理论表述、合理引导、伴奏等方面,谈了声乐教学中的点滴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4.
声乐教学有师承性、经验性的特点.本文主要研究了在整个高师声乐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儿童发展的要求,尤其在儿童声乐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如何保护儿童的声音特色,为其以后多种可能的发展做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民族声乐的现代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声乐教育和声乐研究一直禁锢在一种纯艺术的领域里,基本沉浸在技术层面的形而上、科学化的思辨之中,也就是所谓的一些"现代的"、"科学的"语境中。在以西方19世纪的西方音乐技术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模式下,在日益全球化、在工业化、都市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语境下,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怎样发展自己而不失掉自我,如何面对现实需要、吸引大众参与,迫切需要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声乐教师的思考和实践。本文试图对音乐的"现代性",在现代语言环境中演唱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对传统民族声乐的发展作一反思。  相似文献   
6.
浅析歌剧《原野》中“金子”唱段的音乐戏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中,戏剧的体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音乐。歌剧用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及器乐,构成一张音乐戏剧的网。在歌剧《原野》中,金子有咏叹调3首,对唱8首,与其它角色的重唱7首。这些唱段在剧情展开、矛盾冲突、情感抒发等方面,体现着各自的音乐戏剧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