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宝日吉根《蒙古王公表传纂修考》反响颇大本文为1990年德国威斯巴登奥托·哈尔索维茨出版社出版的《喀尔喀四部》一书所引用。本书作者是德国波恩大学中亚所法伊特博士。该文提出《蒙古王公表传》首先成书于汉文,后译成满、蒙文,与以往《王公表传》成书于蒙文或汉、...  相似文献   
2.
历史场效应     
历史场效应交通工具、战争流动等,都与历史场效应有关,这一切都扩大着人类的历史场.历史上的王朝战争、民族战争为的是开疆辟土、“人主中原”或“出塞、建府”,等等,于是“历史场”具有一种带动人类群体奋争不息的效应.下一步则是“上天人地”,即向海底、地下和太...  相似文献   
3.
一、暴力革命系统:明治维新何以使幕府垮台,新政权何以诞生呢?这是几个方面耦合,使合力达到了一个能够引起质变的阈值,即所有因素以及每个因素的各个方面的函数值相交在某一点或接近到某一区间,形成为最优化的变革条件,才会突然以新的形式组织起来。明治维新的暴力革命系统分为几个小的子系统:王政复古、戊辰战争、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平定武士叛乱,以及自由民权运动中的暴动、起义。各个子系统共同促进,相互激荡,振荡频率达到了一个高峰临界值,即共振波突然变成了波峰,发生了断裂、质变。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戎变法之失败,同明治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汉文版)是一份有自己的特点的学术性刊物。许多读者作者认为,其特点首先是关于蒙古学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学的论文占有显著的地位,同时也有相当比例的其他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的各种论文,重点与一般灵活地相结合。特色之二在于所登载的论文学术性较强,既注意基础性研究,又注意应用性研究。不论是什么样的论文只要有学术性就表示欢迎,以便真正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决不因观点分歧作出优劣不同的评价。特点之三在于创新,欢迎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新领域的探讨。这“四新”中具有一新即可。所谓新领域,其中包括:虽属国际上的旧领域,但在我国尚未开垦的“处女  相似文献   
5.
江户时代日本与世界的交汇点张敬秀(内蒙古大学)世界历史滚动机制,将“历史场”(作者已在专文中论及)效应越来越放大,“涨落”随机事件在共振波峰和波谷时效应尤其明显.19世纪50—60年代世界历史场效应焦距浓编到了日本,以图示之:从日看出,欧美列强势力从...  相似文献   
6.
运用系统论研究日本史,特别是用来研究明治维新,我国尚在起步阶段。本文着重研究了明治维新中“日本成为世界市场中的开放系统”。日本历史,从古代大化革新到近代的明治维新,直到战后改革以来的整部历史,是世界历史上开放系统的典型。日本史说明,什么时候社会系统开放得顺利、广泛,什么时候就有较大的变革。按照系统效应的原理,相互依从,系统对环境的的依赖,是系统稳定的先决条件。在十九世纪六十到八十年代的国际环境中,国内外的互相作用,造成了明治维新变革机制的典型条件,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十九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大体形成,日本的历史活动深深地卷入了这个市场。明治维新开放系统是个输出输入的自组系统。日本自组系统由于“学习”,对来自环境的挑战作出反映的过程中,反馈机制趋向较高的组织状态。1853年日本开国后,特别是自1868年以来明治维  相似文献   
7.
古老而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其源在于黄河、长江等大河系统,这种文明一旦形成便释放出“能量”,辐射到日本──东亚古老文明系统的侧翼,于是以东亚大陆为主体的东亚古老文明便构变为一个整体。一,论证了中国古代文明是大河文明的典型;如果没有黄河、长江,也就孕育不出中华文明的系统住;二,论证了大河文明系统的稳定性和丰富性,顺便指出忽视地理环境系统的作用,是忽视了包括人在内的系统整体性;三,论证、对比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是一种古代大河文明的巨系统;四,论证日本古代农业系统是东亚大河农业文明的侧翼、变种;五,对比了东亚大河农业文明同中亚、两河流域、埃及古代经济,指出后者正好是东亚古代文明与欧洲古代文明的中间过渡带;大河文明,必然引出对水的崇拜,指出水是全球文明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孙中山所认知的世界潮流,即西方民主政治和社会制度东渐潮流,特别是看到资本主义弊端很多,两极分化严重,他赞同的争取社会主义的潮流;他的主义独到之处,就是顺应这两股潮流,形成民生史观的思想路线。文中论证了“毕其功于一役”能使中国走上非资本主义的道路,从孙中山的人格力量、革命周期、内容、步骤、方式、历史根源、现实比较等方面,论证了“毕其功于一役”具有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的合理内核,孙中山由此导出国共合作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政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作者全面比较研究明治维新性质诸种观点的一部分,逐条分析了“王政复古”论、“维新革命”论、“资产阶级革命”论、“未完成、不彻底”论、“后进国革命”论,以若干国家的史实对比和日本国大量的史实,说明种种观点各自的失当和可取之处,提出自己的许多观点和论据,暗示出各家应取长补短、兼容并蓄才能综合出一种新的东西,在笔者下两部分所作的比较研究后,这种主张就直接地表达出来,提出了既同于各家(部分)又不同于各家(部分)的一种综合性观点。  相似文献   
10.
“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和“人定胜天”,从历史系统论历史哲学的角度论,实质是人与天亦即系统与环境的依从关系的合理扬弃,以至于极化的问题。远古人类认知、利用自然的能力弱,对“天”恐惧、依赖心理极大,而后到中国的汉代、西欧的中世纪,继承了畏“天”依“天”的一面,“君权”靠神授,但同时极化、一滥用天的名义,神化君权、教权;近代,合理地扬弃,以人权否定神权,强调“天赋人权”,将人权自然“神”化、天然合理化,但后来发展到极端,滥用自然赋予的人权,极化为“人定胜天”观,恶果累累。人口超载,环境污染,等等,令当代人类重新重视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即系统与环境互相依从的系统原则,可谓在历史进程、历史哲学观中一种新的扬弃,否定极端化,在宇宙嵌套观中“复归”远古的某种态势,但系统与环境依从关系的内容、事件已是全新的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