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主持人语]熟悉《中国图书评论》的读者会发现,本期除了开本、装帧、版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外,还增设了几个新栏目。“批评空间”即是其一。这个栏目的宗旨,在于客观、公正、公允、理性、善意地引发批评、探讨和争鸣。批评的对象、探讨和争鸣的作品并无限定,既可以是著名作家的作品,也可以是新人新作;既可以是原创性的学术著作,也可以是舶来品。总之,只要你认为作品有缺陷,有遗憾,有不足,有问题,都可以像小儿点评皇帝的新衣一样,口无遮拦,无所顾忌。此乃所谓“空间”也。这个栏目,不一定要寻求认同或标准答案。因为,批评、争论是开放性的,而不是线性的、封闭的。但批评和争鸣需要鲜活的要素,即积极的态度,饱满的激情,清晰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再加上一条:审慎的论证。批评也不一定非得字正腔圆,中规中矩,但更不能虚张声势,下八卦功夫,而是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既不夸大,也不掩饰。批评可以犀利,但不能人身攻击; 可以温良,但要切中要害。最后,借此“空间”的设立,希望能有新人出现,更能有新的批评大家产生。主持人:无痕  相似文献   
2.
在众多类型电影中,暴力电影的影响是最为人所关注的一种,因为它关涉许多复杂而微妙的社会以及社会心理问题。本文以两部经典暴力电影中的声音与场景在贾樟柯电影作品中的迁徙、复现与变形为主要论题,由继发的电影文本分析先在的暴力文本如何被认同,以及何种暴力元素与形象被认同,进而推究出暴力电影发生社会影响的一种可能情况,即暴力电影中的形象所带有的一种力量,可以转化成一种特殊社会环境中的权威幻想,作为艺术,电影对先在文本的致敬与复制,其中隐含的批评意味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