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简称《正处》)一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不过他讲的基本矛盾,究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当代人口产业结构入手,具体考察了西宁市人口产业结构在解放后几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其特点,认为当前西宁市人口产业结构所显现的“金字塔型”不合理结构,是与西宁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商品、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密切相联的。而要加速西宁市人口产业结构的合理转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也是实现西宁市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在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的关系上,有人认为,把各尽所能作为“按劳分配的前提的说法是错误的”。(于光远《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二)第33—34页)持类似这种看法的人还认为,马克思“从来没有”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联系在一起讲”,斯大林把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联系在一起,是他套用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结果,所以,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没有必然联系。”(陈昕《经济问题》1982年第8期)正因为人们对各尽所能持这种否定态度,所以,在一些书刊,如宋涛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只讲按劳分配,干脆不讲各尽所能。那么,斯大林的观点究竟对不对?究竟有没有理论依据?为此,本文先讨论各尽所能,然后再讨论各尽所能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共产党宣言》的理想原则张明映,杨翠兰,刘志“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本一个内容浩繁的大课题,本文无力涉猎这一课题的全部内容,而仅仅就《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流传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这已成定论。人们正是持这种认识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评价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商品生产。在我国已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多种版本的观点,基本上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在国外,也类似。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指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商品生产的观点“已得到全世界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杨翠兰,张明映党的十四大报告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说明人们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从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观念中解放出来了,终于认识到市场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的共同的普通的经济现象。这种...  相似文献   
7.
探讨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大课题。这里不是泛泛地、一般地描述这个方法,而是着重分析马克思为说明自已的研究方法,详细引证考夫曼对《资本论》的方法的那一大段评论。这段评论非常恰当、准确地表述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只要把这段引文搞懂,就能抓住马克思研究方法的核心或本质,  相似文献   
8.
陈征先生在《(资本论)解说》(以下简称《解说》)第三册106—108页中,对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在资本流通中的适用与不适用的情况作了说明。《解说)认为,在资本流通行为中,由于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执行商品和货币的职能,所以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对于资本流通也是适用的。”这个解释是符合原著本意的。但是《解说》对在资本流通不是纯粹的条件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完全适用”所作的结论,以及对在纯粹资本主义流通的情况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能说明”即完全不适用所作的结论,是需要商榷的。 《解说》关于在资本流通不是纯粹的情况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完全适用”的结论是对《资本论》第二卷131页的“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后得出的。那么,这个结论是否  相似文献   
9.
理性预期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评述杨翠兰,张明映理性预期学派是60年代末从现代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新兴经济学流派。它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和政策,主张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但它强调“理性预期”的作用,因而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诸多派别中独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理论界的流行观点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的观点,而是后人附加到他们名义下的错误观点。为此,有必要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关于消灭私有制的理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过去,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失误,虽已成历史事实,但这种失误的经济根源究竟是什么,需要进行总结。我们认为,失误的经济根源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存在结构性失误,即只有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消灭了其它经济成份所致。所有制结构性失误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切失误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