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掷地有声地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创造教育”思想,成为我国近现代“创造教育”的倡导者、开辟者、先行者。他的思想主要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培育具有集体精神的“真善美的活人”为目标;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主张解放、培养并发展儿童的创造力。这是一种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反映现代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的新的教育理论,是我国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思想领域的一笔珍贵遗产。今天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认真挖掘、整理、借鉴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仍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要重视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精心设计或讲好每堂课的导言。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权威人士的言论更容易使学生信服;运用电影电视创设的历史场景和优美的广告语,提高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故事和谜语唤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运用直观性极强的历史图案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史论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吕振羽从研究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转向历史研究、参与社会史论战的过程战促使吕振羽走上史学研究的道路。他在社会史论战中抓住论战的三个核心问题:“亚细亚生产方式”、“奴隶制”、“商业资本主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驳斥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政治斗争意义。他提出的“殷商奴隶制论”、“西周封建论”、“春秋、战国之际封建制转化论”,奠定了他在古史研究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