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不同"考核方式"对老师的"评教等级"与"学生成绩"间因果关系的影响,并以"考核方式"对"学生评教"的影响做t检验。结果显示:"学生成绩"与"学生评教"之间存在相关系数极小的正相关关系;课程"考核方式"与"学生评教"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学生成绩无关。区别对待不同课程考核方式的学生评教结果,有利于教学管理部门正确认识和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2.
形成性评价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学习表现的动态评价,能有效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在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教学中,引进形成性评价已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形成性评价的优越性虽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在基础英语教学中仍未能充分得以实现,缘于在实施的过程中其有效性会受到考试主导的局限、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观念的不足、学生配合的效度、评价本身的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推动基础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前理解是诠释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充分认识译者的前理解及其作用,对分析翻译活动中译者的个性化翻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晚清翻译家辜鸿铭在其儒经译著的注释中,开拓性地旁征博引,尤其大量援引歌德,力图在歌德观念和儒家学说之间建立联系,生动彰显出其前理解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4.
大中华文库收录的《左忠毅公逸事》英译文使用了很多解释性翻译。古文译介中,解释性翻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解释性翻译又使译文有繁琐、啰嗦之嫌,与原文的雅洁文风相冲突,不能忠实地传达出原文语言与风格上的特点。若想化解这一矛盾,译者便不能满足于解释性翻译的便利,只能视之为无计可施情况下的权宜手段,同时不懈地探求更加准确的对等译法,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为其《狄公案》英译本绘制的9幅插图,具有较强的叙事性,主要通过画图的时空建构、构图元素的选择性采用、语言文字的标示性建构、对狄公形象的重新定位等途径,或模仿、或凸显、或更改原文本的叙事,达到了叙事、叙人、叙史等多重叙述效果。这9幅插图共同参与到《狄公案》在英语世界的叙事建构之中,与译文叙事形成了共存互补的有机关系。  相似文献   
6.
1991年至2014年,我国辜鸿铭儒经翻译研究论文见刊达百余篇,聚焦于辜氏译经活动的综合性介绍与评价、辜氏翻译策略得与失的争议、辜氏翻译思想独到之处的挖掘等三个方面。这些学术论文,一方面反映出,辜译因其成功实现对外文化传播,在我国当今加大对外文化输出的形势下,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其研究意义正日益得到学界的关注和认可;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辜译研究领域范围目前还比较有限、不够全面,研究者们仍大有可为之处。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代戏剧家曹禺应剧团邀请,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名刷《柔蜜欧与幽丽叶》。他在人物对白前增加了不少舞台指示语,可谓是翻译莎剧方法上的一个突破。拟根据诺德提出的忠诚原则,指出曹译中添加的舞台指示语,不仅帮助译文实现了其在译语环境中的预定功能,即用作剧团演出的脚本,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译者兼顾与翻泽发起人、译文接受者和原文作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值得借鉴的译刷新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