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对目前大学物理实验分组模式和教学现状,论文提出了异质性分组模式,同时,详细阐述了异质性分组的内涵、根本目的和意义.该方法用于分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升实验相关的各项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
微小形变的放大演示可形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设计制作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能够生动说明问题即可。笔者用简易装置达到了目的:250ml玻璃瓶一个、毛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块(图1)。设计优点在于简单、巧妙、可一物多用,利用玻璃瓶及其内封存(可用液体封存)的空气或液体的传感作用(感知温度和形变张缩)可说明许多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微小形变的放大演示可形象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设计制作方法可多种多样,只要能够生动说明问题即可.笔者用简易装置达到了目的:250ml玻璃瓶一个、毛细玻璃管一根、橡皮塞一块(图1).设计优点在于简单、巧妙、可一物多用,利用玻璃瓶及其内封存(可用液体封存)的空气或液体的传感作用(感知温度和形变张缩)可说明许多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1问题的提出科学教材物理部分关于液体中物体浮沉条件作了定量的描述,数学关系也容易理解,但实验只作了定性的说明,未能从定量的角度予以具体演示,难免有肤浅之感;对此笔者提出既能定性地说明又能定量地描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巧用加热法     
加热法是常用的实验方法,只要应用得法能收到出奇不意的效果。笔者仅从实验善前善后工作出发,结合自身经验总结了一些巧用方法以飨读者。(1)巧除烧杯底部石蜡做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时,石蜡在烛架上燃烧时,烛油时常会滴到烧杯底部,凝固后成块粘在底部很难洗去。这时可取一三角架、一石棉网、一酒精灯进行加热,将附有蜡烛的烧杯置于网上加热3~5s,待蜡烛与烧杯接触层熔化时(注意不要等到石蜡完全熔化),用玻璃棒轻而易举地就可将成块蜡烛剔去。倘若做学生实验,大批烧杯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是非常巧妙之举。类似地若石蜡滴在玻璃板上亦可用同样的方法处…  相似文献   
6.
1 问题的提出阿基米德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难点、重点,教材中所示方法并不直观,演示步骤多,学生思维跨度大,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笔者依据浮力的原理,设计了新的实验装置,采用简单直观的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科学教材物理部分关于液体中物体浮沉条件作了定量的描述,数学关系也容易理解,但实验只作了定性的说明,未能从定量的角度予以具体演示,难免有肤浅之感;对此笔者提出既能定性地说明又能定量地描述,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实际问题的提出:   学生离家住校学习,书籍多时,希望有一个存放取用方便的小书架.现有的书架-般为木结构固定式,搬迁携带不方便.实际要求书架应具备这么一些实用特点:一般书架的实用性,能够容纳常规学习用书,特别是离家的中学和大学生所用,可拆卸,携带方便.……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教材认为浮力的本质是浮体上下表面所受压力差。既然浮体与液体接触,液体压力的综合效果表现为浮力,因而,浮力本质上是一种弹性力。对于接近刚体的浮体而言,浮力的弹性效果难以直观表现出来,教材也没有对此作形象化的实验来说明,笔者设计了一则简单的实验,能较好地说明浮力是一种弹力的综合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设计简易综合性物体系(液体+浮体),根据系统内部浮体上下运动状态的改变,利用浮力的变化实现超重和失重现象,创造性地提出用浮力取代弹簧拉力或支撑物支持力来描述超重和失重状态的方法,并由此设计了一种测定超重和失重状态的简易装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