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活力”说是宗白华美学理论中最重要、最具特色和影响的观点。本文试图就宗白华关于美是一种生命活力运动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概括介绍“活力”说形成的思想渊源,论述其对自然美的推崇颂杨,进而分析“活力”说对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野草》与《老人与海》虽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却在内面精神上有着出人意料的惊人的一致性和共通性。本文试图揭示出其中相通性特质,以此给人某些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和川端康成的小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趋近与相似,但又有各自独立的个性特色,通过对比可以加深对两位作家的理解和发现某些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本文运用平行比较的方法,围绕两位作家小说中的选题特点、人性观念、审美趋向,分析了两位作家的相似与区别,并从影响研究的角度,讨论了形成两人创作特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世界经典民歌《康定情歌》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唱、演绎与改编,甚至再次创作,已经形成为了一个文化母题,在这个文化母题的启发或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文化系列,在这个系列中,既有大量的音乐作品、歌舞戏剧作品,也有影视作品、文学艺术作品、美术书法作品,还有商业文化标识、旅游文化产品等。  相似文献   
5.
《马语者》是英国当代作家埃文斯的成名作.作品一问世便引起轰动.究其原因.莫过于作者以一个动人故事满足了读者大众多层次的审美期待.文章以接受美学关于作家、作品、读者三者关系的理论为依据.探讨了《马语者》为读者广泛接受的根本原因,进而为文学作品的宙美生产离不开读者的参与提供了又一实证.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我校98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面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走特色之路的教改思路,并从专业知识教育,学籍管理,师范技能,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7.
从种族因素看奥瑟罗的悲剧张洪学《奥瑟罗》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争议最多的一部。近四百年来,评说家们围绕剧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而对于奥瑟罗的性格及其悲剧原因是见仁见智,争论不休。集中起来看,有的种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影响最为广泛。一种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我校98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面对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走特色之路的教改思路。并从专业知识教育、学籍管理、师范技能、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发掘恶中之美”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诗集《恶之花》中的艺术追求。《恶之花》描写范围宽泛,由社会之恶、自然之恶、人性之恶和精神之恶的巧妙组合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恶的意象体系。他认为,诗表现的应是更为真实的东西,也就是存在于本体世界发掘本体世界的美,诗人的职责就是要努力透过现象世界发掘本体世界的美,而要发掘美就离不开丑恶的现实世界,离不开对恶的分析解剖。基于这种“发掘恶中之美”的追求,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成功地实现了由“恶”向“美”的转化,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独特理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