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上刊登的《由陶渊明之读书论及读陶渊明之书》(以下省称知文),有一半文字疏理陶渊明的读书生涯,一半文字说我对陶渊明诗文内容的体会。在论及陶渊明读书方法时,集中探讨了读陶者属意最多的“好读书不求甚解”一层。其实,渊明读书一如其人,不拘一格,任性而已。即如讲究“开卷有得”(《与子声等流》),意在求知;提倡泛读、例览。既获取知识又调节生活求得娱乐,如0读山海经》中“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事,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云云。这种读书的生活乐趣,渊明不仅自我…  相似文献   
2.
贯云石是元代作家“慕陶现象”的个例。从他与陶渊明家世与经历中,从东晋与元朝种族歧视与官场斗争现实中,可以看到贯云石慕陶而走向隐居的原因。贯与陶的隐居行迹虽异,但以与对屈原、李白的景仰相较,于惺惺相惜之中,他对陶渊明则情有独钟。他歌颂陶渊明,效法陶渊明,诗词曲中描绘田园风光,赞美隐逸生活,“寄酒为迹”以抒发情怀,都酷似陶渊明。  相似文献   
3.
当前列为高等院校文科教材的《中国文学史》有两部,一是游国恩等主编本,一是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编写组编写本。它们虽然是目前最好的文学史教材,但也有未尽完善之处。即如对元代文学发展的社会原因——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民族关系——的论述,就每每囿于旧说,结论未必妥当;与之对元代以前诸如汉、唐等文学发展社会原因的分析相较,颇有自相矛盾的地方。本文试图就此谈点商榷意见,以求教于前辈学者及文史界各位行家。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域文学,既包插西域各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彼时彼地通行的其他语言文字进行创作的,并以西域人民生活为创作源泉的,口头的与书面的文学作品;也包括各国各族作家(事实上主要是我国汉族作家)亲临西域创作的,并以西域风物人情为描写对象的作品,还应包括祖籍西域的作家入居中原后所创作的作品(目前仅见的只有汉文作品)。如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际上形成了一股“西域热”。在这股浪潮冲击下,我国学术界及有关领导颇有感触,意识到了西域学(或曰丝绸之路学)已经成为国际“显学”。在这门“显学”中,西域文学及其研究,合当是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西域文学的主要东道国,我们是否把西域文学的研究置于显著地位了呢?窃以为尚且未也。即如西域文学的范围该有多大,有哪些基本特点,它在我国乃至世界古代文学中占有何种地位等等,连这些基本问题,都还没有基本一致的意见。本文试图略陈孤陋,以期得到各族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