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最近,重读马克·吐温的小说《生命的五个恩赐》,感慨良多。在我们的文化语汇里,“死”是一个需要竭力避讳的字眼。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懂得,“死亡”是上天赐给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那么,  相似文献   
2.
2010年的高考阅卷工作还在紧张进行中的时候,有一个考生的家长跟我说起她孩子的作文,很是惴惴不安:"平时老师训练的都是议论文,看到‘绿色生活'这个题目,他一下子就蒙了,没有议论的材料,只好写了记叙文,讲自己两次回老家的感受……"我说如果他能借此表达自己对"绿色生活"的认识和思考,再加上不错的语言表现,应该会得一个比较高的分数.她沉默.我知道,考试结束后,学生心里最没底的,就是作文.更何况,这位考生所写,和老师平时的训练有冲突,心中不安,自是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张秀毅 《师道》2008,(4):11-12
一次课上,我提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里的几组镜头。这部在上世纪末狂卷十几亿美元票房的影片,对现在的学生来说却是相当的陌生。不料,第二天,《泰坦尼克号》的碟片便出现在我的办公桌上,这是学生给我的信号。于是,我安排好课时,带该班学生观看了这部影片。没想到,却因此和他们的班主任有了一场论辩。  相似文献   
4.
最近,女儿的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警觉,作文的题目是"错过".她从海子的自杀讲起,拉拉杂杂写了很多,连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都牵扯了进去.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写,她说她想写得深沉一些,没想到写成了一锅糨糊.就是这样一篇作文促我反思,我们平时究竟给了学生怎样的阅读观.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时常常用到的话.但正是这两句话暴露出我们阅读教学的功利,似乎阅读只为写作而存在.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眼下功利的教育目标中,阅读教学大多都演变成了高考训练的手段,无关兴趣.只有在面对学生作文中的种种问题时,我们才想到学生太缺少阅读了,于是鼓动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作文能力.但是,愿望往往与现实相违背.学生依旧不爱阅读,作文水平也鲜有提升.当然,也有人按照要求读了一些文章,却看不到进步,便产生了疑问:这样做真的有用吗?观察他们的阅读过程后,你会发现,他们做的工作不叫阅读,叫浏览,因为他们没有沉下心来仔细地感受文字.他们只想快速见效,如果不见成效,那就放弃.这么多年来,语文教学在一片讨伐声中继续倒退,不能不说,跟我们的阅读观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最近.女儿的一篇作文引起了我的警觉.作文的题目是“错过”。她从海子的自杀讲起.拉拉杂杂写了很多,连苏格拉底、第欧根尼都牵扯了进去。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写.她说她想写得深沉一些.没想到写成了一锅糨糊。就是这样一篇作文促我反思,我们平时究竟给了学生怎样的阅读观。  相似文献   
6.
张秀毅 《师道》2006,(10):32-32
林娜是一个很活泼的姑娘。进入高中以后,大家都很快学会了沉默,唯有坐在第一排的林娜,每次发言都很积极。因此我很喜欢她,曾号召全班同学向她学习。但我很快发现,她总是热衷于自己的表达,却不会倾听:别人发言时,她自顾自地做着小动作,还摆出一副不以为然的模样;有时候,遇到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秀毅 《师道》2007,(12):45
今年,我接手一个"普通班"的语文教学。面临高考,班里有十几个学生已经自行放弃,他们集中坐在教室的后两排,每天上课只是  相似文献   
8.
张秀毅 《师道》2009,(10):32-33
高考前,听了高三年级一节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指导的公开课,内心感慨良多。即将要参加高考了,学生们在做这一类题目时仍然摸不着头脑,失分率依然很高。仔细想来,老师的分析讲解不可谓不到位,平时的训练不可谓不多,为什么还会这样?作为教师,我们有没有在学生上高一高二时就正视现实,做好相应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9.
张秀毅 《师道》2008,(7):40-40
偶然听到一家长与老师的谈话:“我跟他说,以后再错,错一题罚五十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