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而两者又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为基础。因此,科学技术人员的知识需要持续更新,并以此为积淀全面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这种世界共同的发展态势与中国具体的发展状况一起影响着继续教育的未来走向。国内的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中国经济转型的趋势是向高层次转化。我国经济经过20余年的改革,已处于工业化中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发展高科技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以跨越式发展赶上或超越西方发达…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哈林顿的主要论著《大洋国》为依据,分析探讨了哈林顿以“财产因素”和“心灵素养”为基础而论述的财产均衡说及政治权力均衡说,以及在这两种政治哲学上所倡导、实行的两院制,保证政治平等自由、政府的权力分立;保证选举人政治选举自由的秘密投票制;保证体现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轮流执政制。这些理论充分反映了哈林顿法治、政治权力平等的共和主义的攻治思想。哈林顿的政治思想给予资本主义国家的致体建设以普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浙江大学的继续教育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不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其中最重要的是当数科学管理和注重培训质量,并在管理中赢得了效率,在质量中获得了活力。一、坚持“求是”、“创新”的办学风格浙江大学在长期的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发展继续教育的模式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大学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及其在演变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继续教育发展所遵循的一般规律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实现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前,大学的继续教育发展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通过调整与改革确立新模式,以适应市场化、网络化、国际化的趋势;二是如何在已有的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本文讨论的中心问题,以下在两个层面上加以分析。一、继续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目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与大学的责任和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自我跨越,并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新特点。这些新特点不仅说明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而且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前行方向。概括起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如下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7.
将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培训,开展网络培训与面授培训相结合的集成式培训,它代表着现代教育培训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方向。在此从传统的面授培训模式与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比较中,阐明网络-面授集成培训模式的优势、特点和适用对象;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网络技术,提出构建网络-面授集成式培训模式的原则和实施方案;结合浙江大学网络-面授集成式培训模式的具体实践,验证网络-面授集成式培训模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经济转轨的影响下岗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轨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必然出现的问题。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全部靠国家计划,企业只是一个单纯的生产车间,而市场经济将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市场的需求量决定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由此变得...  相似文献   
9.
扩展大学(Extended University)是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Bakersfield)从事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的专门机构.它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在今天我国已加入WTO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的大学开展继续教育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香港的继续教育在运行中形成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继续教育活动自发、自愿;二是继续教育经费自给自足。所谓自发,指政府对高等教育本身采取间接管理,对继续教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间接管理,因此该活动完全是民间自发的行为。所谓自愿,指政府一直未把继续教育列入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