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一座大学的校园。总有一种氛围,一种导向。前不久,一位外地朋友来访。他说,两天前走进这所著名大学的校园,随着一个群体游览,有导游解说和引导,人们匆匆忙忙地走遍“约定俗成”的“景点”。先观赏原燕园的旖旎风光,本有古典建筑与自然景色的融合。苍松、垂柳、湖光、塔影、原是相映成趣的,却又见错落零散的高楼伫立,感觉并不闲逸、和谐;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推介王余光教授主讲的通选课"中国名著导读",这门课扼要讲解了中国古典名著出现的历史背景,名著的分类和基本书目,并且深入揭示了名著的持久魅力,阐发了名著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同时张扬了对名著的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4.
改革和建设文科基础学科,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现代化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是关系到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振兴中华的重大任务.但是,国内人文科学的发展曾经受到极“左”路线和历次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而且在近些年来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文、史、哲各基础学科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冲激和冷落,因而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生素质下降、师资队伍不稳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培养一批高质量的教学骨干和研究人才.目前除建设文科基地外,国内有若干综合大学正在设置文科综合试验班,已积累若干经验,有待总结.总的看来,一般都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5.
如何建立既符合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问题日益引起国家和公众的重视,关于"中学应不应文理分科"的争论也愈演愈烈。文章从历史上我国教育界对该问题的处理方式出发,在把握文理分科的总体态势下理清争论分歧存在的缘由,进而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对中学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趋势性进行了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中国当前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现代化建设与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基本出路,在于卓有成效地发展教育,而走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实行三种转变: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单纯职业教育向加强人文教育的转变;从统一模式的教育向发展个性的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这段话,见《哲学笔记》中译本1974年版第399页,译自《列宁全集》俄文第四版第38卷。但是,《列宁全集》俄文第五版第29卷(即列宁的《哲学笔记》)中的这段话,已有所变动。它的原文是:  相似文献   
8.
试论当今大学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结合历史与现实,阐述了当今大学通识教育的几个主要方面,诸如通识教育的含义与根据、意义和作用以及通选课和师资问题等。这些是作者在近年实践与研究中的认识,兼与某些不同的理解商榷。  相似文献   
9.
"哲学导论"是北大哲学系的专业基础课,而且是开门重头戏。它又是全校的一门重要通选课,不论学哪个专业,都需要哲学思维的训练,体悟宇宙、人生的真谛。哲学系先后约请国内著名学者张世英、叶秀山、余敦康、张祥龙开设此课,内容各有侧重,风格各具特色。但都普遍受到欢迎,产生很大影响。张祥龙的课,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读原著,让人心领神会,曾使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本科教育中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在教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科教育中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通识教育符合国际潮流和现代科学发展的要求,正在大力推行,但它与专业教育并不是对立的,应当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二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克服教育体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障碍,真正把学生的主动性调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