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俄格冲突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之间的第一场热战.这场双方实力相差悬殊的较量,表面看是俄格两国多年积怨与摩擦升级的结果,但实际上是俄美两国在中亚地区利益争夺、矛盾加剧的产物,也是俄美两国在中亚博弈的又一个回合.  相似文献   
2.
纵观东盟的历史,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创始国,与东盟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合作因为:有理由维护东盟组织的存在;从安全方面考虑,必须支持东盟;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促使其支持东盟;以东盟为支点,可以为自己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分歧因为:到目前为止,东盟的经济合作对其经济发展促进不大;东盟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东盟的政策;作为成员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外交空间。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以武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把日本引向不归路,惨败的日本战后在保守派首相吉田茂的率领下,自主选择了“日美基轴和经济外交”战略,在亚太经济政策上主张:追随和依靠美国,以美日同盟为基轴,复兴日本经济;以“战争赔偿”重新进入东南亚市场;服从美国冷战战略,对中国实行“政经分离”原则,维持以贸易为主的事实上的关系。吉田茂的亚太经济政策为日本经济在战后十年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但过分依赖美国,使日本不得不面对“半独立”、“半媾和”等日美关系问题,也延缓了对苏、中、东南亚政策问题解决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苏联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演变过程中,明显存在一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即"超越阶段"思想.该思想最早出现在列宁时期,到斯大林时期基本形成并得到初步实践,赫鲁晓夫将其发展推至历史顶峰,勃列日涅夫也没能摆脱它的持续影响甚至将其进一步发展.事实上,这一思想的形成、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对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作为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提出过一套君主立宪维新思想。但面对激烈的社会巨变,他固步自封,迷恋道教,提出救世“五愿”,设立“特别修真院”培养治世人才,幻想用仙道统一天下。郑观应的求道救世思想是一场无法实现的幻梦,却反映出近代知识分子救国救世曲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讲授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要秉持五个原则:坚持里表结合,创新大学生价值建设思路;以学生为本,培育以价值体验为主的教育模式;优化教育主体,探索以践行为主的培育模式;尊重差异,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注重理论研究,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凝练。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于分化重构阶段,形成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各种危机可能。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发展时期,亟须彻底转变价值观念、深入开展危机应对教育和不断加强危机管理研究,全面构筑危机应对“软”平台,同时还要强化法制建设,规范管理机制,拓展信息系统,综合社会力量和深化国际合作,立体打造危机应对“硬”平台;以有效应对、处理各种危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