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教育   5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与中国教育学研究》一文在考察所谓的“本质主义”以及相关的教育学研究的过程中走错了方向,因而在“截取”了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的一系列时髦话语的同时,也“背负”了其固有的“反本体论”、“反形而上学”的一系列通病。所谓的“本质主义”及其“严重的历史性后果”是“反本质主义”所赋予和强加的。21世纪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必须深刻地批判和彻底地抛弃所谓的“反本质主义知识观和认识论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或本体论的基本观点,否则的话,势必误导现实的教育学研究并进而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项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民间改革运动,新教育实验由点到面、快速传播,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备受关注的新教育之梦和新教育在线网站为视点,在剖析作为传媒事件的新教育实验的新闻价值的基础上,对新教育共同体这一核心概念的可能意义,进行了比较宽泛的阐释和界说。  相似文献   
3.
教育理论和实践总是离不开对于人性的理解和认定,人们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总是以特定的人性思想为基础。对教育思想中的人性论进行了梳理,对人的基本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精神性、生命性、差异性、创新性等,是“人性化教育”的核心思想与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世纪以来,“体育教育”这个富有争议的词语,为什么能够经常出现在日常话语、期刊杂志甚至各类政策文件之中?究其根源,在于缺乏术语规范意识和学术批判精神。文章在对“体育教育”一词使用状况及其受质疑状况进行考评的基础上,从传播学、语言学、术语学和教育学四个维度进行了重新解读和辨析,最后得出结论:“体育教育”之说确实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不符合学术思想表达的一般规范,必须特别谨慎地使用,并自觉区分它在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和理论话语中的实际内涵。  相似文献   
5.
“先学后教”是对“先教后学”教学模式的突破,其核心旨意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特别强调自学、启发、对话,使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乐学。需要警惕的是,由于没有把握“先学后教”的精神主旨,实践中出现了绝对化、技术化、工具化倾向。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先学后教”应当在继承“先教后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超越。  相似文献   
6.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论的几个特点,即主观能动性、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兴起的研究热点——自控式学习的特点(自主性、监控与调节性、评价与体验)在社会学习论可以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社会学习论里包含了丰富的自控学习思想。  相似文献   
7.
编完这组近4万字的《回眸与展望:世纪之初的中国基础教育变革》系列稿件(分别刊发于第1期、第3期、第5期),编者感慨良多。作为始终关注中国基础教育的教育类刊物的编辑,笔者一直在密切注视着基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以及研究动态,但是到目前为止,在各类基础教育类媒体中,还未发现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基础教育变革有过如此全面、深刻的梳理,为此,本刊对两位作者——张荣伟博士、黄慧娟博士表示真诚的谢忱。在笔者对朱永新教授的专访中(见本刊第4期),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教育理论研究最令人担忧的现象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笔者觉得其症结是许多理论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不纯或底气不足或学养不够,以致自说自话,与读者越来越远,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无法真正沟通,对中国的教育实践没有意义。教育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在此,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学校的教师在理论学习中把这组《变革》稿件当成学习的文本,一些校长、教师发来电子邮件,探讨其中值得关注的教育问题。我们真诚地希望更多的理论研究者能跳出自身的局限性,从事真正有意义的理论研究。本刊也欢迎有识之士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稿件。  相似文献   
8.
关于教育改革的三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探讨教育改革之所以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分析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要素与基本结构、确立"谁来改革-改革什么-如何改革"这样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已经上升为世纪之初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在阐释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改革活动的方案设计、组织调控以及反馈总结等问题,对教育改革的主体与对象、原因与目的、手段与途径进行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经济不平等,还伴随着教育的增长和教育的不平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教育平等的理念和现实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反差,从而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其所有制约的社会化发展,这为我们分析初级阶段的教育平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一般来说,教育平等概念往往容易导致抵触教育现实的倾向,而教育公平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可教育现实,可谓是现实化、具体化了的教育平等。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在对教育进行投资以及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教育资源再分配时,不应忽视弱势群体的实际占有份额,而公平与效率兼顾,追求二的最优化,理应成为我们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0.
四、“新教育实验”的发展路向本课题试图通过开展“新教育实验”来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让学生、教师、学校、学生父母、教育理论工作者,包括教育行政工作者一起成长,以“理想的教育”培养传承与发展人类文明的现代人。在研究设计和实施“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拟订了“3个理论假设”和“6项具体目标”。“3个理论假设”分别是:“七大行动”是“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的理想通道;理想的教育实验不仅会改变作为因变量的被试,而且会促成实验活动主体自身的不断提高和完善;随着“新教育实验”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