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专题的相关习题中有这么几道:1.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纸上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这说明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新的PPP融资模式,并阐述其组织形式和一般运行程序。通过分析我国小型污水处理厂的特点和借鉴城市轨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两种组建小型污水处理厂的PPP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六单元第一课第二目说:“在旅行采访中.李时珍的态度十分认真,凡是所怀疑的问题。他都要尽最大的努力.弄个水落石出。例如,前人一直分不清蒴、莼、杏三种水生植物,‘睢据纸上猜度而已’,李时珍亲自来到江河湖泽,‘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终于弄清了三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立即从美国回国吗?关于孙中山在武昌起义爆发时的状况及其在得知起义消息后的反应,以下是三个版本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表述:岳麓版选修四第46页:“武昌起义时。孙中山正在美国。他得知消息后,惊喜交加,即刻启程回国。新闻记者问他是否带回巨款。他说:‘予不名一钱也,所带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与袁世凯的谈话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第四单元第一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四目有一则历史纵横,原文如下:“1912年8月,应袁世凯的一再邀请.孙中山由沪赴京,与他共商国事。到北京后,老谋深算的袁世凯表现出‘以国家与人民为念’的虚情假意,孙中山被他所迷惑。孙中山推心置腹地对袁世凯说:‘袁总统于练兵一道很在行的,彼作十年总统必能为中国练五百万雄兵。  相似文献   
6.
今年暑假,学生文理分科,我被学校选派担任文科班班主任。班级共有42人,怎样把这个人数不多(36名女生、6名男生)的班级带好,暑假里我进行了诸多思考。研读了陈晓华老师的《班主任突围》一书,对书中所说的班级"部落"的创意很感兴趣,并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对这一做法加以变通,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陈老师做法的启示与反思在《班主任突围》的第一章第  相似文献   
7.
2007年修订新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二课“圣雄甘地”第二目给出一幅甘地拄杖在田间行走的图片,图片的解说文字如下:“1946年8月。为了平息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的暴力冲突,75岁的甘地拄着拐杖前去安抚各派教徒。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2007年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四课“李贽的离经叛道”一目最后给出了一则“学思之窗”.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