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进民退”必然引发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调整,因而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洋务运动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及建国初期均发生过大规模的“国进民退”现象。这三次“国进民退”的历史背景、具体途径、涉及领域、实现程度及其影响等均有所不同,这似乎也说明对“国进民退”现象也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国初期东南亚地区频繁发生的排华事件,新中国政府曾以政治抗议、外交交涉、停止经济援助、武力还击等方式予以回应,以维护华侨的合法权益。由于此期中国整体实力有限且缺乏护侨经验,加之受国内外环境的种种限制,新中国政府的种种护侨努力成效不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八一三战事结束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上海与南洋各地的贸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了贸易地位提高、华商经营比重上升、转口贸易大量存在、贸易结构变动、贸易统制强化等一系列与战前不同的特点。这种贸易不仅维持了上海对外贸易的盛况,有利于上海和南洋各地的民生需要和经济发展,而且对大后方的军需民用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晋江侨捐增长迅速。侨捐在行业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文化教育领域,地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重点侨乡。历史考察,侨捐流向基本遵循以上规律,但随着社会发展也呈现出若干新特点。整体而言,当前晋江侨捐流向比较合理,但仍需积极引导,以使侨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在我国捐资办学兴起于清朝末年,这与当时晚清政府对民间办学采取放任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后,除个别时期外,我国政府在确认华侨华人国内办学权、鼓励华侨华人在国内办学的同时,对国内侨校的管理也日益加强。这就使得国内侨校逐渐被纳入我国正常的教育体系之中,而且整体上也呈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从八一三战争结束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上海两租界沦为“孤岛”。在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庇护下,上海“孤岛”与国内各埠间的贸易得以延续,并呈现出了贸易结构变动、贸易口岸集中、当局亲自参与、秘密贸易大量存在等一系列与战前不同的特征。尽管这种贸易对当时的抗战经济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日方的统制,也对整个抗战有着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华侨参政议政在中国有其历史传统和现实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华侨的参政议政权得到了法律保障,华侨在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两会’’中均占有一定席位。近年来,华侨可以受邀列席政协会议,这是对华侨参政制度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侨资引进政策有发展国内经济和救济侨胞事业的双重动机,在政策规定上带有明显的战时特征。在国民政府的积极呼吁下,一批华侨携资回国,努力开发和建设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战建国事业。  相似文献   
9.
八一三战争结束,上海两租界沦为日军围困下的“孤岛”。此后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由于沪日双方都对对方市场有所需求,上海“孤岛”与日本之间的贸易关系仍然大量存在。由于日方的掠夺和统制,这种贸易关系并体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的经济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