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下面是2009年全国各地高考试卷古诗鉴赏考查题量和赋分情况的列表: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语文》第五册选录了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文中有一处非常美妙的写景文字:“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但对“珊珊”一词,课本没有给出明确解释,这给不少学生甚至教师带来了理解上的困难。笔者以为在这里“珊珊”当视为象声词,可以解释为“风吹树叶发出的簌簌声”。其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3.
对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借书满架”中“借”字的理解,历来有争议,现在比较流行认可的一种观点是:“借”通“积”,“积存”的意思。其理由是到归有光的时候,虽然他家道没落,但因其家曾是官宦之家,家中一定有不少的藏书,不至于没落到向别人借书的地步,而作“积”则更符合归有光的家世。  相似文献   
4.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文言语句翻译的数量和赋分情况见下表: 透视上表,我们可以看出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翻译的重视。而学生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普遍感到困难,得分较低。如何打破文言语句翻译的瓶颈,取得高分呢?笔者以为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应记好这六字诀,即审、联、析、对、通、誊。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高考语文对文言文翻译越来越重视,题量和分值都在增加(全国卷和江苏卷已高达10分),而从高考考生在文言文翻译上的表现来看,学生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普遍感到困难,得分较低,那么如何打破文言语句翻译的瓶颈,取得高分呢?笔者以为在做文言语句翻译时,必须认真走好这样六步,即猜、联、析、对、通、誊。  相似文献   
6.
在各地各校大力提倡集体备课,备课形式搞得轰轰烈烈之时,我却写下这样的题目,无疑会给人逆潮流而动之嫌,但我愿做这样的反叛者。集体备课固然有集众家之长、取长补短、互为补充之优点,但不可否认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姑且称之为集体备课的五大罪状。  相似文献   
7.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的匮乏制约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写作素材从哪里来?当然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解决学生的写作源。不过,对一个普通的中学生而言,生活就像一堆散沙,要想从散漫的生活中获得生动合适的写作素材决非易事,就像从沙中得到黄金一样,必须对生活素材下一番淘洗的功夫。  相似文献   
8.
张际元 《学语文》2008,(3):31-31
纵观近几年高考古诗鉴赏题,我们不难发现,其分值比重呈上升趋势,2006年17套离考试卷中有7套试卷分值为8分,2007年18套离考试卷中有9套试卷分值为8分,而宁夏(海南)卷高达11分,古诗鉴赏题是占整个试卷分值较重的一道题,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答非所问、表达不到位的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出现。要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具体鉴赏操作过程中,要努力唱好“三读曲”——审读题目、解读诗歌、通读答案。  相似文献   
9.
集体备课何以难成老师最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问题,笔者曾对本县6所高中学校的120名教学一线教师作过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就调查的结果来看,其中不满意集体备课的有93人,占77.5%;认为无所谓的有19人,占15.8%;认为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对《沁园春·长沙》“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粪土”一词,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教材都这样注解:“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从这一注解中不难发现,它只是讲明了“粪土”的用法,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并没有解释出具体意义,显然注者是将“粪土”理解为现非常用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