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   20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当今大部分中学生阅读时间有限,又局限于一般的阅读方法,常常漫无目的地去书海里乱扑腾。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在此谈谈几种最主要、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供广大中学生参考。  相似文献   
2.
梁遇春散文的生命意识是矛盾的,作家既希望生命具有火一般的形态:自然、自由、热烈.像流浪汉那样享用生命,又无奈地看到生命理想的坠落——“梦”的残破、“泪”的干涸和“笑”的变形,其生命意识染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3.
电大《现代文学》辅导课教学,要讲究集中性、独创性和灵活性。其艺术性体现在:丢卒保车,即抓住要点,紧扣特点,突出重点;避旧趋新,即有新见解,取新角度,立新格局;化死为活,即做到方法灵活、语言鲜活、风格松活。  相似文献   
4.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她的感伤体散文在现代文坛别树一帜。其作品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泄,不醉心于生活表象的图解,不沉溺于庸常悲切的哀诉,而具有博大的情感内涵,深邃的艺术意境,诗化的话语风格。这些作品在情感抒发、意境营造和语言组织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抒情哀婉缠绵,意境凄幽淡美,语言冷艳清绮。石评梅散文独特的文学品位和审美价值也正得益于此。  相似文献   
5.
谈及“废墟”的文章不少,而像余秋雨的《废墟》那样思考深刻、内蕴丰富的却不多。它很有嚼头,但要真正嚼透,怕不是很容易。本文避重就轻,只就《废墟》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艺术谈点肤浅认识。先说结构。《废墟》采用的结构方式并不特别,就是“总分式”罢了,不过,这“总分式”用得似乎有点特别——“大总分”里套着“小总分”,“大分”对应并演绎“小分”。这篇谈“废墟”不“废”的文章共四章,第一章写寄情废墟,是“总”;二、三、四章写废墟价值,是“分”。这就是所谓“大总分”。文章的入题部分是“大总”,采用的也是总分式。作为本章乃至全文…  相似文献   
6.
梁遇春散文的美学情趣表现为袒露的个性、自然的风韵和新奇的创意;创作个性体现在随便的格局、放纵的议论和率意的征引上;文学语言带有深挚的情韵美、轻实重虚的形象性和徽嘲婉讽的谐趣味。  相似文献   
7.
明清性灵小品是一笔值得珍视的文学遗产。但客观地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般读者对明清性灵小品缺乏全面的认识。该文以明清性灵小品反映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了其社会批判的基本落点、组织方式和独具风格,认为这些作品所具有的反封建意义的“叛徒”精神,令人尤其不应该忽视和抹杀。  相似文献   
8.
东山魁夷是日本杰出的风景画家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既是艺术哲学的自白,也是人生哲学的自白。本文从组织经营、语流态势、笔墨使用等多重角度,探讨了东山魁夷散文自然、沉静、明净的叙述风格,并认定这种风格使其艺术境界体现出东方审美情调和惟美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读席慕蓉散,人们也许只会注意到她温恬秀雅的字,注意到她田园牧歌的情调,注意到她抒情如诗的风格,而不会有太多的人去理会她精心经营的结构,甚至会误以为她不擅长结构安排,误以为她的散结构单一、松散、琐碎。其实,席慕蓉是精于散结构艺术的,她的结构艺术集中体现于三点:切分,以求板块松活;反复,以求前后钩连;粘贴,以求通体简洁。本将据此三点试作阐述。  相似文献   
10.
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无疑具有隐逸倾向,但其中一部分谈论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的作品,形象引人发噱,笔法机智圆活,语言充满谐趣,这三个特征决定了这部分作品带有杂文色彩。它们虽然还算不上纯粹意义的杂文,但也决不能以“小摆设”目之,其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