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错别字主要表现为读错音、写错形和同音多体字的错用。造成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教师个人的人文修养不够,语文基础较差。减少或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充分认识错别字的危害性.常查字典.争取把错别字赶出大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原名《新乡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曾刊载过李会典、和富兴二同志合写的《韩文公河阳人辨》一文。读后,虽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但总觉有未尽善处。为了进一步搞清楚韩愈的真实籍贯,并使人们确信不疑,我于一九八六年十月,亲赴河南省孟县对韩愈的籍贯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属文以补李、和文章之不足,并对我国古代作家的籍贯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笔者选编了一本关于我国古代叙事诗的书,出版社暂定名为《中国历代著名叙事诗选》.选编之后,我想就叙事诗是否存在和我国古代叙事诗的历史发展、特点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古代叙事诗的研究者和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法律与文学的研究基本上是脱节的。法律研究者在中国法律思想、法律体系的研究中。多注重中国古代的法律典籍条文,诸如《秦律》、《唐律》、《元典章》、《明会典》、《清会典》等。而古代文学研究者几乎无人去探讨中国法律在古代文学中的表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阶段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乃至经济的具体描绘,最能反映出它们的本质和特征。所以,我们认为研究法律自然离不开条文的分析,但仅仅研究条文,往往是很不够的。如果把对法律条文的研究同法律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态的研究结合起来,或许能更本质、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 ,由于西方文化的传入 ,引起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在中国各种矛盾迅速激化 ,民族生存危机和传统文化危机日益加深的背景下 ,文学领域里出现了众多的思潮 ,如经世致用文学思潮、学习西方文学思潮、人文精神文学思潮、文学通俗化思潮以及文学复古思潮等。这些文学思潮对近现代的词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为词学批评的专业化开辟了道路 ,解放了人们的词学观念 ,更新了词学批评的研究方法 ,拓宽了词学研究的领域。从此 ,中国的词学批评由传统模式向“现代”转型。本文打破了就词学批评研究词学批评的传统格局 ,避免了词学批评研究方面的单一化和片面性 ;同时 ,把词学批评放在各种文学思潮中进行研究 ,也为中国词学批评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唐末北宋时期,由于传统儒学思想衰颓,人们不再沉醉于理想的追求,而把生命的视点投向世俗的享乐上,追求愉悦和轻歌曼舞成了人们生命或生活的主题。在这种释道思想为精神支柱的背景下,艺术家把笔触伸进了生命自然的深处,努力开掘出幽秘多汁的情感世界,因而作为“娱宾”“遣兴”的词便迅速发展起来,并把人间的男女之情作为词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一九八六年九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全国苏轼研究学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隆重召开。这次讨论会是由四川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省文学会、文学所及其他高等学校和单位联合筹备召开的。全国二十一个省、市和自治区的一百二十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学术论文八十四篇,《苏轼文集》一套,复制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全能文艺家,也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湛的艺术珍品,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文艺理论和美学思想。苏轼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有着特殊的典型意义,其影响甚为深远。对此,我们应该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总结。本文仅就他的审美观作一点浅说,以求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苏轼其人及其作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文艺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近年来,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这篇光辉著作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歪曲、责难和诋毁。固然,《讲话》的特定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特定身份,难免有其历史的局限。但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文艺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其历史贡献并不能因其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抹杀;毛泽东作为一个革命时代造就出来的东方巨人的形象也不容诋毁;《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系统体现更不容歪曲和否定。历史证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不仅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奠定了中国文艺的方向,推动了中国文艺的健康发展,而且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性文献。面对纷繁复杂的当代文艺理论格局和新时期文坛光怪陆离的现实,我们深刻认识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仍然有其不容忽视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