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按传统观点,如果一个命题的预设为假,则该命题无意义。但从超赋值的观点看,它表明某些赋值使它为真,某些赋值使它为假,印命题可真可假。若超赋值可以指派真值,则可以进一步研究各复合命题的真值情况。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路径未能伴随自发路径的增长而跟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面临巨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不佳,思政责任主体泛化,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出现多元价值的"孤掌难鸣"、教学效果的"孤芳自赏"、教学目标的"孤陋寡闻"和责任主体的"孤军奋战"。要解决这些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重构话语权、开拓实践课堂、剖析社会热点及加强全员思政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涌现现象是一种普遍而广泛存在的宏观现象,近来它一直是复杂性研究的热点.美国SFI的研究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再到本体领域,这种尝试同康德的"现象--本体"认识论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弗雷格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真"之思想,形成了关于"真"的完整理论.在他看来,"真"不具有实体属性,不存在与客体在存在方式或存在状况的符合与对应,"真"只用来表达断定句形式中的断定力.当"5是素数"这个句子带有断定力时,真也就被表达出来,它与"5是素数是真的"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另外,他将"真"作为初始概念,认为真是不可定义的.如果对"真"进行定义,将走入"定义的循环".因为要知道什么是"真",就需要论证表象与现实的一致性,而二者的一致又依赖于"真"的定义.这种思路与做法必将导致循环定义,故弗雷格认为"真"是不可定义的.基于以上两点的分析,他再次对符合论提出批评.他认为,如果符合论对"真"的理解是正确的话,那么结论是"事实比真更为基本,应该在事实的基础上定义真",但这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我们总是通过真来确定事实,而不是通过事实来确定真.我们似乎可以在弗雷格思想中找到收缩论的雏型,因为他关于"真"的认识与收缩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收缩论最重要的观点在于说"P是真的"和说"P"有相同的涵义,谓词"是真的"是多余的."真"本身是可收缩的,不带有实体性质.于是,我们可把弗雷格作为表达真之收缩观点的第一位哲学家,虽然他并不是坚定的收缩论者.  相似文献   
5.
兰姆塞通过对“什么是真的”这一问题的分析,探讨了真的本性。他认为,只有具有命题指称并且有断定特性的信念才能成为“真的”载体,一个信念P是真的,当且仅当p。在他的定义中,他特别注重命题指称的分析,认为只有对命题指称进行分析,才能将“是真的”与“被断定”联系起来,也因为这样,兰姆塞的理论有符合论的影子,但从形式上看,他认为“是真的”属多余的谓词,可以删去,故其理论称为冗余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