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文晓 《教育探索》2003,42(6):96-98
我国学校德育因忽视学生主体性而呈现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导致学校德育步入困境。强调学生道德学习活动,赋予德育活动以高尚品位,建立“爱”的德育模式、将帮助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人的素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的素质决定社会行为模式及水平。对学校领域来讲,校长及其教职工的素质是决定学校水平高下,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校长的素质,对学校来说,更是举足轻重。校长素质中,心智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3.
论教育的个体享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促进个体的发展,既可以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即让个体具备一定的知识和品德,同时,也可以满足个体的内在需要,让个体感到快乐,即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在我国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太重视教育的外在谋生功能,忽视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从而导致教育彻底地外在于学生,而使学生沉浸在“苦学”中。教育的个体享用性基于对我国现实学校教育的忧虑,也守望着学生发展的“未完成性”。教育在引导学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的同时,理应满足学生个体内在的精神需要,让学生感到由衷快乐。推行学生主体论、学习超越说和教育美学观,是实现教育个体享用性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审美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而审美既是人的一种特殊的活动,也是个体独有的素质,更是人的一种生存、生活境界。用审美的精神来观照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会出现一缕“新绿”。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校德育因忽视学生主体性,而呈现灌输式,规范式德育模式,导致学校德育步及困境。强调学生道德学习活动,赋予德育活动以高尚品味,建立“爱”的德育模式,将帮助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6.
德育在中国教育中步入困境,举步维艰,实现德育美是拯救德育的一剂良药,德育美即是对美的自由精神的借鉴,而使德育绽放出美的光彩。科学的德育观、“爱”的道德模式的建立、德育中立美、审美的统一是实现德育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幽默、幽默感是什么?究其实质是一个美学问题。幽默是“对日常尺度的轻轻悖反”,具有出人意料、惹人发笑和引人入胜的特征。幽默感是教师对幽默的感受、领会与回应,是教师广阔胸怀和活泼人格的表征,具有创造性、情感性和教育性的特点。幽默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品质,它影响着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关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在认知、情感和行动上下功夫,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认识上的“无限后退”或“无限递进”、情感上的“熏浸刺提”、行动上的“涤除玄鉴”,都有助于教师幽默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论“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试教育中,学生仅仅是作为教育活动的客体,尽管在某些方面和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主体性,但其客体地位终究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因此,实现由应试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转变势在必行。“素质教育”的精神理念是对“真正的教育”和“真正的人”的无限追问和终极关怀。世纪之交,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个性、非智力因素、创新精神给予关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的超越意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实教育多以“底线教育”样式而存在, “超越教育”是对“底线教育”的扬弃。“超越教 育”发轫于学生的“未完成性”,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旨在引导学生追求“完人”形象。“超越教育”体 现了教育的根本诉求,昭示着中国教育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首”而无位.往往与人们看待德育的视角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中重建学校德育本质论、德育功能观和德育方法学,让学校德育的心理本原得以本真澄明,无疑会帮助学枝德育走出困境,“首”而有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