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立“双严”方略 建设特色学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风作为校风的基础,是一所学校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效果,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湖南理工学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  相似文献   
2.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以平等、团结、互助为特征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获得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全面而叉深刻的发展,实现了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富强的目标,从民族关系方面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而笔者认为,市场经济是发展民族关系的催化剂。一、鲜明的平等特征,促进了民族间的真正平等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首要内容。民族平等是我们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我们党始终把实现民族平等作为建设社会主  相似文献   
3.
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课程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地方院校应从建设的意义分析、特点分析、目标定位、课程类型、组织实施、考核评估等方面进行思考与加强,才能进一步推进地方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关于师范教育的论争由来已久.自1904年(光绪29年)始直至解放前夕的1947年的40多年里,曾发生过四次较大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师范学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其中直接关系师范大学存废的论争有两次,一次是在1922年北洋政府学制改革前后,一次则发生在1931年国际联盟教育考察团来中国考察前后.通过对这两次关系师范大学生死存亡的大论争的回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一番坎坷和曲折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论学分制的意义及实施条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分制是一种适应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上推行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有利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建立和发展边缘学科、新兴学科,有利于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管理手段的更新。但学分制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内部条件;制订弹性教学计划,开设足够数量和高质量的选修课,发挥师生的积极作用,实行淘汰制,建立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实行学校管理制度综合配套。  相似文献   
6.
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迈向大众化教育阶段.大规模的扩招不仅催生了不少新升地方本科院校,而且使他们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等方面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整个高等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地方本科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举步维艰,"无业可就"、"有业不就"和"扎堆就业"的现象同时存在,形势十分严峻.如何妥善解决好地方本科院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与命运,已经成为让毕业生忧心、家长揪心、学校担心、社会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整合的视野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政府部门、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在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作用和对他们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四个主体,提出完善高校就业市场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方院校应树立开放办学的观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开放办学是在牢固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基础上,使高校办学走出封闭状态,拓展办学思路,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院校应树立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国际的开放办学观念。  相似文献   
9.
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和主体的组成部分。根据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共建和完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学制度与大学特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学校特色形成的基础,理念转化为特色需要以制度作中介,大学制度是大学特色形成与发展的关键。大学制度的目的和主体是大学内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大学制度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