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教育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一部《诗经》三百零五篇被分为风、雅、颂三类。它的初名是《诗》,后来被称为《诗三百》,最后才定名为《诗经》。“经”和“诗”联系起来,最早见于《庄子·天运篇》:“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它之所以把“诗”和“经”联系起来,是因为“经”有特别尊重的意思。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  相似文献   
2.
据史载: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楚人,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曾做过周藏书室的“史官”,是道家学派中推崇的创始者。老于《道德经》一书八十一章,五千余言,分为上下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后人合称为《道德经》。1973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老子》帛书,其编排方法与通俗本不同,它是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从“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一章)这一观点未理解,通俗本的《道德经》是合乎本书内在逻辑的。(笔者始从旧说)《道德经》是带韵文性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别具一格,因此今之学者中又有人称之为哲理散文诗。(下简称“哲诗”)老子的这部哲诗,不仅是我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起点,它不仅为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的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具有不朽的历史价值。从它发展的进程来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即社会尚未分裂为两个对抗性阶级以前的文学为上古文学,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是没有阶级性的;到夏启建立了夏朝,阶级社会形成以后的文学为奴隶社会文学,这一时期的文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成功的土壤,学生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足畏途,而是象磁石一样吸引他们自觉地钻进书山,开采知识宝藏,自奋其力地朝成才的目标前进.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怎样才能使兴趣持久稳定?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课题。对此,本文谈谈粗浅的意见。一、兴趣的诱发学生对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自然而然产生或一开始就存在的,大多数人还需施教者的诱发。正因为这样,诱发工作在培养学生兴趣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