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教育   6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教育中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是一种弱相关的关系 ,其中任何一方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提高或者受到抑制。公平与效率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尺度和所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 ,各自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对公平和效率的同等关注是高等教育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和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改革,以构筑面向21世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建围以来历次课程改革相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但冷静地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和改革的实施方式上仍存在诸多偏误和不足,理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中国斐陶斐励学会是18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创建的大学荣誉学会的中国构型,因契合当时学术救国的需要,在20世纪20年代引入中国后就得到各高校的积极响应。在内外交困的社会环境中,中国斐陶斐励学会虽然因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的双重交织而跌宕起伏,但在敦品励学、奖进学术、共谋社会进步的组织文化下,以董事会、全国大会、高校分会为基本组织架构,以《中国斐陶斐励学会章程》及其附则为根本制度遵循,逐步发展为高级学术人才聚集的阵地,书写了中国学术共同体建设史上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4.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才”而不是“公民” ,这种目标定位上的偏离是导致基础教育病端丛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基础教育要步入正轨 ,必须以培养公民为其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5.
6.
课堂是学校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时空场所,是学校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舞台。课堂的"好"与"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一生的成长,而且还关涉到教师生命价值的展现,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重要影响。因而,构建"好"的课堂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要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好"的课堂?在笔者看来,"好"的课堂应当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任何一项教育改革.若要取得预期的成效必须体现一种理性精神.这是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换言之.教育改革应当倡导一种理性的改革文化.这在课程改革中同样如此.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历次课程改革来看.实际上都不同程度地缺失一种理性精神.这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非“制器”,人文教育更是如此。作为高等学校应正确认识人文教育的内涵和功能,使之不仅要落实到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内容的选择上,而且也要反映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上。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法,使大学人文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9.
时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地向前推进,给新世纪我国的教育带来了蓬勃的生机。客观地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紧紧抓住时代变革的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全面加以改革,以构筑面向21世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与建国以来历次课程改革相比,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关于这一方面,当前已为广大研究者所广泛揭示),但冷静地分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价值取向和改革的实施方式上仍存在诸多偏误和不足,理当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在建国初期(1949—1952年)对中小学的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确立了新中国中小学课程体系和全国“大一统”的课程传统.对后来的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构成了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