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彭茗玮 《现代传播》2007,(2):117-120
博客从2002年由极少数技术狂热者驱动,到一批爱好者和理想者驱动,到今天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博客本身的用户群体特性和技术应用特性,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博客研究也成为学术研究热点,但目前的相关研究多数集中在行为研究和传播研究方面,尤其是宏观研究居多,而更深入设计博客网站运行和用户行为特性的微观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就此尝试做出新的探索。博客网站的运行越来越接近虚拟世界的运行,因此,“以人为本”是博客网站运行的根本方向,我们引入“7Cs用户界面评价模型(7Cs Framework)”,从情境、内容、社群、客制化、沟通、链接、商务、适合度、增强度等多个因素,对博客网站成功运行的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网络语言(简称网语)诞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可以说,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是中国第一代网络语言的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3.
章以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认为疑问代词“何”在句子可作宾语,定语;“何”用于副词“尝,乃,不,必”前构成“何尝”等结构,表示反问的语气,“何”用在助动脉“可是……”前,构成“何可”等结构,用在介词“以,为……”等前构成“何以……”等结构,并探讨了“何”同“如似……”等构成某种特殊意义的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4.
主要就汉魏六朝及隋的诗歌(481首)和民族(117首)中的连词及其用法作一全面,动态的观照,从语义和语法关系上将其分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让步,因果和复字后缀七种类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信息思维和社会信息学的角度出发,将广告隐喻的研究依据从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转向信息科学,运用社会信息学理论及信息思维方式,对广告隐喻进行解构,界定广告隐喻的信息学定义、信息学分类和信息学特征,最后提出广告隐喻是文化的间接存在的观点.同时也就当下学术界流行的广告隐喻的多模态分析法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