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学会生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就提出的现代人最基本的素质之一,并不如其他三项素质“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那样为教育所关注。它被长期置于学校教育的边缘,或为有一搭无一搭的安全教育讲座,或为偶然的一次野外生存训练。在素以传授文化知识为己任,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材的高远目标为追求的中小学看来,技术性、自理性生存能力的专项教育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但是,在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却让教育者堪忧。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高考综合科在我省已试行三年.它对于促进学生掌握学科内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克服中学生过早偏科的现象,而且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能力的智力化、智力的知识化、知识的记忆化、记忆的机  相似文献   
3.
彭锻华 《师道》2004,(9):28-28
自19世纪斯宾塞提出“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生存”以来,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研究注意到学生的生存质量以及学生阶段的生存素质对未来社会的影响。1996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就提出了现代人素质的四项基本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套《学会生存在中国》的读本,吸引我们不远千里走进深圳宝安中学 编的校园。行走于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我们发现,比读本更精彩的是校本课程的诞生过程,比诞生过程更值得钦佩的,是不懈的研究精神和创造力量。 “课程”是什么?专家们自有他们的学术定义。然而,这个通常与我们不相干的“上位”概念,在新课程中却要由学校和教师自己来诠释。宝安中学两年前萌动的一个想法,居然在跌跌撞撞的摸索中变成了一门活生生的“课程”。课程的含义,也在这样的“零敲碎打”中重新丰富和完满起来,而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这是可喜可贺的。从绝对意义上说,只有真正地站到“课程”这个层面上来考虑教学、审视教学,才可能当好一个教师,才能够办好一所学校。因为这是使教学获得更多自由和个性的视角。这样的视角不只在校本课程中才有,但校本课程开发一定能为教师建立起这样的意识和能力。 唯愿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给予一份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教育国际化,不仅要求教育管理者具备"高、远、宽"的国际视野,能够敏锐地洞察发达国家所呈现出来的教育亮点,更要打破固有的重传授知识轻生命教育、重现象轻原因、重封堵轻疏导的思维模式,树立"尊重"、"平等"、"民主"的国际化思维理念,不断感悟世界优秀教育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反思学校自身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校本课程”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学校长和老师们的重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既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又是一所学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校本课程的开发既需要创新的勇气,又需要科学的开发思路和编写流程;既要注重形式上的规范和完整,更要注重内涵上的提炼与丰富。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零乱、肤浅、守旧和流于形式,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课程”。在这方面,深圳市宝安中学“学会生存”课程的开发,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的成果难能可贵,他们的经验发人深省,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促进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这已是当前我国教育无可争议的发展方向。然而具体到学校层面上,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变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原因何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