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科学意识是人类探寻科学知识、学习科技能力的一种自发的动力,也就是我们新课标中所指的科学态度。而科学精神是指科学本性所要求的各种价值观念、思想观点、行为准则、道德与意志品质。打个比方,如果我们将科学视为一个完整的人,那么科学知识是躯干,科学能力是四肢,科学精神就是灵魂。如何才能教出科学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呢?一、教知识、教方法,更应教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在各个领域中可以称得上科学的东西一般都具有准确性、精确性、严密性的特征。因此,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就应要求他们具有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科…  相似文献   
2.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有关教育专家却提出:创新能力绝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从单纯注重学生的“智商”潜能开发转移到“智商”与“情商”的协调发展上来,使“智商”与“情商”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3.
徐世云 《山东教育》2004,(25):50-51
发展是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科学教育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培齐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鲜明地昭示出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是科学课程中最生动、最突出、最富有生命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