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楼梦》作人物设计时,对比映衬是经常使用的艺术手法。作者运用他变换的逻辑视角,搜寻可资比较的对象。其中,贾府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三妯娌王熙凤、李纨和尤氏正有着全面的可比较层面,从而塑造出既具有逻辑联系而又有鲜明个性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应当具有顶级层面的角色地位,可是将她与薛宝钗比较后则发现,薛家名列护官符,林家未上护官符;薛宝钗有金锁配“宝玉”以应“金玉姻缘”,而林黛玉没有金饰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而正其时林黛玉辞世而未与宝玉形成婚姻关系。凡此种种,构成了动摇林黛玉角色地位的疑点。文章从角色地位、人物形象、整体构思、婚恋设计、原型撷取等方面考察,从创作学角度剖析以求取答案。  相似文献   
3.
程甲本卷首木刻版画二十四幅,前图后赞,开绣像《红楼梦》之先河。其图赞多指涉后四十回情节,与高鹗叙中所述的"名教观"颇多吻合;而高叙署"并书",其字体亦有合赞诗中行书字,因可助断图赞的作者即是高鹗。这一结论并可帮助我们认识高鹗与后四十回的关系,认识高鹗的续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的界定,在学术界分歧甚大,寻绎诸家的界定依据,大多依照现代小说的概念与体特征,面所以仍有分歧,盖概念与体特征仅是界定小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作为本特征,小说与史传学,寓言故事等鲜有区别,而在章的两项功能特征-实用功能与娱乐功能中,娱乐特征乃是小说所显突出的特质,与小说在体上缠夹不清的史传学,寓言事故等都是以存史,史鉴,说理等实用功能为主要撰写目的。于是,对小说作体界的时候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论标准:具有小说的叙事,虚构,独立的体特征,而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散体本当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以李杨爱情故事为题材作品的主题矛盾是指:一方面揭露唐玄宗荒淫腐败、招改动乱;一方面歌颂唐玄宗对爱情的忠贞专一、生死不渝。同样,杨贵纪亦既是淫乱内宫、酿乱祸国的罪魁,又是被迫自缢、矢志钟情的“情痴”。造成上述主题矛盾与形象割裂的原因乃在于事理逻辑的背谬与生活真实的失真。而作为马嵬坡事件的真相,唐玄宗并非无力保护,乃在于主动赐死,以阻止安禄山的追击。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三题     
一、林家为什么不上“护官符”?贾雨村起复应天府,遇到的第一桩棘手案子即为薛蟠打死冯渊的人命案。贾雨村起初尚感戴皇上隆恩,拟秉公依法办案,奈门子“葫芦僧”进呈一张“护官符”,顿使雨村乱了方寸,改变初衷,乃营私舞弊,胡乱判决。“护官符”中谐隐了四家名宦巨绅的姓氏,是为贾、史、王、薛,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巨著《红楼梦》,曹雪芹只写了八十回。在前八十回里,关于宝玉婚恋关系的描写是按两条线索叙述的。一条是“木石前盟”,写的是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婚变关系;另一条是“金玉良缘”,写的是宝玉与宝教的婚恋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宝玉的婚恋的结局是“黛死铁婚”,即“薛宝初出固成大礼”,“苦练珠魂归离很天”。这是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为高鹗所续.人们有理由发问:这符合曹雪芹的原有构思吗?假如曹雪芹的原有构思不是这样,宝玉的最后婚恋结局又是怎样的呢?这是一个富有魅力的问题,也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写孔子与四弟子的谈话。夫子以何以为政考问弟子,四弟子都着意表演了一番。文章言辞简朴,记述生动,历来以鲜明的个性脍炙人口。那末,这四弟子有无共性?有,也很鲜明,那就是,投师所好,曲意迎奉。  相似文献   
9.
宝玉与黛玉之间的爱情没有生物学意义上天经地义的占有色彩;没有社会学意义上地义天经的功利色彩。他们所追求的是真心相许,纯情相依。这种爱情观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几可称之空前绝后,在古今社会生活实际中亦属理想境界。然而,这却符合人类本性的发展方向,是对爱情真谛的本质诠释。  相似文献   
10.
诗词与散文不同之明显处在于其独有的格律,诗词在流布过程中所产生的隐蔽性讹误.常常由于诗词格律的存在而留下印记。因此,诗词校勘除了掌握散文校勘的各种知识与手段外.还须掌握诗词的格律,运用诗词格律发现与改正隐蔽的讹误,以提高诗词校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