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综合类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英美新批评理论对袁可嘉的诗学理论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袁可嘉不仅借鉴英美新批评的诗学观念,提出了一整套“新诗现代化”理论,而且还在批评实践层面对英美新批评理论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使自己的新诗创作既不脱离时代又达到了个人经验与社会经验、个人情感与普遍情绪之间的和谐统一。其独特的诗论对中国新诗之现代性建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新诗的本体论问题”、“新诗的现代化”及“新诗戏剧化理论”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土地意象折射的苦难母题和太阳意象折射的理想母题体现了艾青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也奠定了艾青在现代诗歌史上无法取代的位置。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和人民现实苦难的深厚体认并寄寓其对苦难民族和人民的深沉挚爱。由苦难滋生的沉郁和悲壮以及独特的生命本体的悲剧体验正是以《手推车》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审美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3.
土地意象折射的苦难母题和太阳意象折射的理想母题体现了艾青诗歌独特的审美价值,也奠定了艾青在现代诗歌史上无法取代的位置。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和人民现实苦难的深厚体认并寄寓其对苦难民族和人民的深沉挚爱。由苦难滋生的沉郁和悲壮以及独特的生命本体的悲剧体验正是以《手推车》为代表的艾青诗歌的审美意蕴所在。  相似文献   
4.
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普遍存在者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内涵的不良倾向。高等学校为确保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对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进行技术化的量化解析,课程建设过程中为片面追求与指标的吻合度,而只在形式上按照指标的要求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知识的量化传递和信息最大化追求,在方法和手段上偏向于形式化和技术化,其结果淡化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结果走向了知识型和技术型教育的误区,从而很难保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看古希腊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眼点在于:通过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考察来阐述其美学思想进而指出古希腊的美学特征.作者指出:古希腊哲学的一个总的倾向在于把一切有待解释的对象都归结为只有理性才可把握的本原,从而形成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哲学传统.而古希腊美学亦植根于其哲学,用哲学的方法论考察美学亦即用思辨或科学的方法追求真与善的统一是其重要的美学特征,进而作者强调:正是缘于此,古希腊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边城》是沈从文站在现代文明之外用现代文明之眼来审视"天国的人间化"的湘西世界的。正是通过对这种原初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怀恋和对虚构本身的怀恋,沈从文以"乡下人"的视角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边缘对抗的文化世界。一方面,沈从文通过虚构本身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外在于生活本身的诗化世界——湘西世界,另一方面,沈从文又在边缘立场中以对抗的姿态把湘西世界纳入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展开了对湘西世界在遭遇现代文明之后的必然命运的沉痛反思。这里既有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又有对苗文化与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切割后的湘西世界自身的反思。怀恋与对抗、感伤与背叛、柔情与憎恶相交织的复调旋律正是《边城》的文化意味所在。  相似文献   
7.
为走出边缘化的困境,适应办学定位的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语文"的目标定位,要立足于"语文"根本,以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时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遵循有机衔接、统筹协调、切实有效、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和培养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亟待建设适合自身需要和实际的"大学语文"教材,教材编写应秉持立足"语文"根本、凸显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要求、切合教学实际、与中学语文有机衔接、适当涉及地方文化的理念,在注重语文的"人文性"、"文化性"、"审美性"的同时,突出其"工具性",建议以语文应用能力元素为核心设计单元模块,并体现学科专业的差异,做到简要、实用、鲜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