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论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实践课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学生自学、教师辅导、实践课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提高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及途径。现代教育的今天,这一课题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文化先进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是文化现代性、开放性和民族性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所带来的三重困境,只有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的现代文化模式,才能走出困境,朝着文化和谐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3.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原因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原因,几十年来史学界已有定论,即客观上反革命力量大于革命力量,主观上由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执行了右倾投降主义路线.本文试图从统一战线内部就国共两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对改组后国民党性质的认识以及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等方面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主观原因做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徐可纯 《天中学刊》2007,22(4):28-31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民族性和创新性的统一。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充分表现;民族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民族文化相结合,获得民族的表现形式;创新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必须进行大胆的创新,不断地开拓理论新境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徐可纯 《天中学刊》2008,23(3):45-4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必须正确分析和认识中国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经济领域存在的利益分配矛盾,解决好新时期的利益分配问题,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