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发智力资源,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智力开发既是心理学和教学论的问题,也是社会学的问题.相关因素很多,这里只从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一些主要方面加以探讨,作为引玉之砖,向同志们请教.什么是人的智力?智力是人在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征.它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说,智力是一种以抽象思维为核心的综合的认识能力.根据心理学工作者的调查,在人群中,大约有千分之三是白痴、低能儿.除此以外的人都有一个智力开发的问题,人的大脑皮质有一百四十多亿个细胞,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和精,密潜能是很大的.有些研究资料表明,人一生大概只用其智力贮备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智力没以发掘和使用.所以无论从整个社会来看,还是从每个人来看,开发智力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学习规律,使自己的“教”符合于“学”的规律,才能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并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什么是“学习”? 我国古代把“学”与“习”分开,各有其不同含义。《论语》上说:“学而时习之”。“学”是指获得知识和技能。“习”是指复习、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中庸》里把学习分成学、问、思、辩、行五个步骤的序列。后来也有人从情感、意志的描述,阐明学习过程。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提到的学习过程的三种境界:(1)  相似文献   
3.
珠江三角渊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七五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国家级重点课题,经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努力,于不久前召开了此课题的第二次研讨会,这次会既是一次有益的信息与工作经验交流。又是对此课题研究的阶级性成果的检阅。本刊取其要,先刊发以下三篇,以飨读者,其余也将陆续发表,希望各界读者能就此赐稿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逐渐兴起。我国1983年搞人才预测,1985年有些单位开始进行教育发展战略研究。1986年国家考虑制订教育科学七·五规划时,提出把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纳入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后来决定把上海教育发展战略和“珠江三角洲教育发展战略”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989年又把“全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目前参加这一课题研究的有18个省、市、自治区,14个中央部委,17所高等院校和国家教委的有关部门。可以说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已逐渐引起各级领导机关的重视,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从沿海版教材的实践看我国课程改革问题徐名滴庄兆声余进利一、沿海版教材产生的背景沿海版教材是国家教委规划的、由广东省承担编写的面向南方沿海经济文化较发达地区的一个版本。作为体现“一纲多本”原则的一个版本,这套教材力图在不打破原有课程框架的前提下,通过对...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关心加速培养人才、开发青少年儿童的智力,这对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面临着很多新课题。如何使教育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该从总体上进行考虑。这几年,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调查了珠江三角洲几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典型县,具体了解他们在经济发展中对教育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深感研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研究教育发展战略要有紧迫感珠江三角洲是我省西江、北江、东江三角洲及其邻近岛屿的总称。它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人才教育发展战略设想》是《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中的一个课题,该任务具体由华南师大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完成。现摘要发表其成果,期望能促进这方面研究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职能是把人类社会已有的文化传给新一代,引导他们学习和健康成长,使他们能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的发展。但是,文化的发展往往带有民族的、地域的色彩,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会有它的精华与糟粕,这样,也就对教育提出了如何利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扬弃不合时宜、落后过时的东西,批判陈腐的观念,这一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教育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饱满的情绪,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国内外众说纷纭.有的人强调内部动机,有的人强调外部动机.强调内部动机的人认为,学生具有好奇心,希望成为有能力、受尊重的人,这些内在的动力对学习的自觉积极性起决定作用.强调外部动机的人则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奖励得当,不断强化,就能使学生积极学习.另外有些人受到信息论中“不定度”的启发,认为教学过程要创设使学生感到迷惑的、能产生疑问的情境,造成主观上的“不定度”,从而产生冲突,成为一种内在的动力,引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以上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事实根据.我们应该把这些见解放到教学实践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