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此文章就加强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介绍了黄山学院环境科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创新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与取得的经验效果。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和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特点,从注重理论教学、强化实验教学、积极探索实习教学方法 3个方面进行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表明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了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有效提高,是实现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城市游憩水体水质监测和评价对制定水体综合管理措施、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1年内观测了校园内景观湖—听松湖的主要水质指标并采用加权平均指数法评价了该景观湖水体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该湖的水质主要监测指标在1年中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全年中水体质量较差,其中2~9月份为Ⅳ水体,1月和10~12月为Ⅲ水,影响了其景观和游憩功能的发挥,今后应采取生物、疏浚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以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4.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环境科学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学科特点,提出应用型与创新型相结合的创新培养模式,旨在结合黄山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现状,探索出适合新建本科院校环境科学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生态补偿作为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措施,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安江流域被选作全国生态补偿试点跨省试验流域,通过调查新安江流域源头休宁县生态保护的对策及取得的成效,分析新安江流域(休宁县)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实现流域生态补偿,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