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新世纪,国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这是次教育的革命、教学的革命、学习的革命,更是一增强国力、积蓄未来与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整个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革、国家课程标准的重新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引自《人民教育2001·9教育部王湛副部长讲话稿)在这次课改中,师是实践者,是推进者,教师的能力、素质对新课改革的成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教师自身也是…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育部在最近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强调指出 :“中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本文就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若干问题谈些自己的看法。  一、探索构建新型“校本培训”模式的必要性  “校本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在国际上出现于 6 0年代初期 ,大约于 80年代在我国的吉林、湖北、四川等地“问世”。当时 ,这种培训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由学校负责人组织 ,由本校或本地区的优秀教师作为施训师资 ,以教研活动为…  相似文献   
3.
走进新世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将引领“校本培训”模式真正成为教师在职教育领域里最具效益和活力的培训模式。本文立足于这一视角,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下“校本培训”模式走向“校本学习”模式的必要性及行动策略。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对教师形象的研究成为热点,社会上对教师形象的期待充满了关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我国蓬勃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师形象”的重塑提供了动力、确定了目标、开辟了路径。一、什么是新型的教师形象国内学者认为21世纪国际教育赖以生存的未来教师的形象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是教师的头脑和灵魂,教师的人格德行是教师的身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是教师的双手,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教师的双足。由此而得:教师形象是内在素养能力与外在仪表行为相统整的统一体。日本学者平…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教师的参与,课程改革是不可能完全成功的。因此,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而教师自身也必须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应该怎样参与?”“不仅参与而且还要有所作为!”这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面临的新挑战。教师要能积极投入课改中,必须在观念、行为等方面作全方位重大的调整。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正确面对新课改,本刊特邀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成员、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副研究员徐巧英撰写以“走进新课程,我们怎样当老师”为主题的系列文章,从本期起每期刊发1篇,供教师们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种基础工具 ,又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作了新的表述 ,代表了现阶段对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担负任务的新要求 ,“突出了语文教学丰富内涵和多重教育功能 ,突出了语文教育在人的终身发展中的奠基作用”。 (引自《语文课程标准》)对此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必要转换视角 ,重新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 ,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效地实践。    一、从素质教育要求来认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详细介绍广西UNDP/401项目女童教育模式的研究过程,分析这一模式的基本特色,探讨在世界各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和中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背景下,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应确立新的研究重点和目标取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片面教育的影响 ,我们遗忘了多种曾经熟悉的学习方式 ,也将许多有效的科学的学习方式拒之门外 ,从而违背了学习规律 ,无法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也无法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新课程改革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大力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的美妙 ,让学生走向成功的彼岸。为此 ,我们做教师的有必要从新的视角、从理性的层面来认识这些新型学习方式的具体要义。  一、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性认识  新课程倡导建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建构在大众教育的课程理念之上 ,是建构…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提出  人类已进入了信息时代 ,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 ,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力的基础。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是国家繁荣昌盛最宝贵的资源和动力 ,其中女性资源是人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他的新作《为2 1世纪做准备》一书中指出 :在使全球社会为 2 1世纪做好准备的总努力之中 ,教育的作用、妇女的地位是必须强调的三个关键因素中的两个。半个世纪以来 ,女童及妇女教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世纪之交 ,纵观全球女童教…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为什么要倡导变革学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国家教育部朱慕菊副部长也强调指出 ,“课程标准要引导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要促进建立新的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教育正将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编写的改变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评价与考试要有利于建立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