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08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作为高师音乐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必须结合高师培养目标和音乐专业学生的实际,转变教学观念,更新和充实课程的教学内容,摒弃那种重技轻艺的、分割的教学思想和形式,牢牢地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的师范性,加强师资建设的师范性,改善外部环境,从而建立起具有师范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音乐结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许多音乐理论家关注的学术焦点,他们站在各自不同的学科角度对音乐结构进行多样化的丰富各异的研究:如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吴祖强先生的“广义”、“狭义”音乐结构观点;我国著名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赵晓生先生的音乐结构研究多元论,等等。都反映出了音乐结构研究汇集了心理学、声响学等其它学科领域的宏观上的多学科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础音乐理论(简称乐理)是对音乐基础问题进行高度抽象、高度概括的学科。基础音乐理论水准的高低的主耍体现形式是教材。从我国当前的专业音乐教育所用的乐理教材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采用的音乐课本看,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使我国专业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对基础音乐理论教材的改革进行较深入的研讨。纵观我国出版的国内外乐理教科书和中等师范学校,中小学的音乐教材,其存在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源于在我国使用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两本乐理教材:一本是1956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苏]伊·斯波索宾著、汪启璋译的《音乐基本理论》,另一本是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李重光编的《音乐理论基础》。因此,本文拟以这二本教材为主,兼及其它教材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引起音乐师教们对乐理教材改革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内心听觉能力”是指在内心里倾听音乐的能力。内心听觉与听觉感知不同,听觉感知是必须具有外部声源的条件下才能进行,而内心听觉的声源则来自于内心,具有内心听觉能力的人,能在没有听觉感知条件的情况下,积极地创造音乐和正确地欣赏音乐。由于这种能力是在掌握大量的有关知识、获得多种技能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必须从小学生的音乐教育中,就开始进行培养,经过九年义务制阶段的音乐学习,只要方法得当,我们的中小学生是一定可以获得这种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