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平等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的最基本的方式。但这种见仁见智、各抒己见的对话,只有做到彼此理解,相互悦纳,感悟共享,教学才能有效。然而,当前作为课堂常态的对话教学,明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低效现状:学生的感悟常常处于肤浅、零散状态。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展开。”那么,如何理解作为语文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呢?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门路、手段、程序,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通过教师引导,在学习实践中学会运用的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过程也是学习方法,指的是学习的程序,即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展开学习的经过,呈现出来的是自主性的学习方式。将过程分出来,且列在方法之前,是强调学生学会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学习,在一定程序的学习实…  相似文献   
3.
symplectic algorithmis adoptedinthe calculatio  相似文献   
4.
语感教学自叶圣陶、夏丐尊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一直成为研究的重点、热点。然而,语感教学论一直面临着“抽象语感论”的责难,曾被许多人视为神秘的、不可言传的“语感沼泽”。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语感教学的本质还缺乏清晰的认识与把握。本文试图阐明言语形式是语感教学的根本。  相似文献   
5.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6.
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两练一结”的阅读教学策略,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全面提高了教学效益。本文以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为例,拟对这一策略作一个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7.
小说家李森祥的《台阶》,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颇有意味的父亲形象。在建成了梦寐以求的新屋后,父亲却出人意外地"若有所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一.身体的突然衰老感;二.意识的突然变化感;三.居住的突然不适感。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研究是副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新课改以来,面对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的现实,我国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从教学的各种构素、主要过程、再点问题(如多维度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等诸多方面,展开了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探索有效教学的机制、特征、原则、策略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的经典,它可贵在认识到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然而,用新课改理论来分析,它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理解显然有其不足。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授之以渔”强调“授”,实质也是教师主宰一切的灌注式,学生获得学习方法的方式被动单一。苏霍姆林斯基说:“按我们的观点,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①“授之以渔”使学生的主体性无从发挥,“结果是知识脱离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他们的智力兴趣。掌握知识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事…  相似文献   
10.
教什么与考什么是一对具有互逆作用关系的矛盾统一体.阶段性期末检测卷,首先要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更新与建构情况,其次要根据具体学情瞻前顾后,有目的地考查学生旧有知识技能的深化与拓展情况.文章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纲,详细梳理了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并对期末检测卷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进行了命题研究.研究阶段性检测卷考点设置与命题策略,可以促进语文教师不断提高课程意识、课程能力,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肯定自我,反思不足,改进学习,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