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河中石兽》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在说一件趣闻异事,其寓意似乎也很简单,即做事应考虑全面,不能想当然,要有亲身经历。如此理解,不仅使文章的内涵变得浅薄,也无法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如果我们细细品读这篇文章,探究文章的核心内容,比较讲学家与老河兵所说的核心内容,就会发现,这篇文章还有着更加深刻的内涵,这一内涵不仅可以体现出中国儒  相似文献   
2.
备课时,常常听见有老师抱怨,《诫子书》似乎就是一串格言的汇编,无逻辑可言,如何向学生讲清呢?其实,从议论文的角度来看,本文结构严谨,内容环环相扣,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关键在于论点把握存在偏差。议论文的核心是论点,文章是围绕论点,一步步展开论证的。如果弄错了论点,自然会觉得结构混乱。本文的论点是什么?许多参考材料都解读为“静”。  相似文献   
3.
近期阅读了著名特级教师,"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程少堂老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感受颇深,回顾近日来的阅读感受,我觉得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思索。  相似文献   
4.
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其中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千古流传的名句,对于这一联的赏析自然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根据传统的解读,诗中的"大漠"指西北地区的沙漠,"长河"指黄河,"孤烟"指烽火台上的浓烟.但近年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王维出塞时战争已经结束,何来烽烟?且本诗写于萧关,根本看不见黄河,自然也不会有烽火,因此对传统将"大漠"释为腾格里沙漠,"长河"释为黄河的说法提出质疑,而认为"大漠"指"静寂荒凉的黄土高原西部","孤烟"是"诗人一行点燃的篝火或炊烟",而"长河"指萧关附近的河流.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也有作文训练的内容,但这些作文题目要么空泛,学生很难成文;要么与课文内容差距过大,从而使得两者难以联系。因此。如何上好综合性学习课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