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和谐社会,稳固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坚强支柱,崭新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繁荣健康的社会事业是必要条件。这些探索成果,为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中国宣布自开了许多通商口岸。这些自开口岸,在中国近代商埠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外交乃至整个近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清末民初自开商埠的原因及概况  相似文献   
3.
高校师生冲突是高校教育场域下普遍存在的社会互动形式。目前,高校师生冲突问题的研究涉及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和生态文化等多学科,在师生冲突概念界定、原因分析和冲突化解路径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实证研究不足、研究广度不够以及多学科研究造成的表述范式混乱等问题。最后,在综合高校师生冲突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群体意识的表现,大众传媒是其最好的表达工具.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正面影响需要传媒、社会与受众的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这一宏大叙事的演绎过程中,思维范式不断呈现出“打破教条性思维的藩篱”、“摆脱封闭性思维的束缚”、“克服单一性思维的局限”和“超越实验性思维的感性”之历史性跃升。在其触动之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相应地完成了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之路、“合作共赢和谐共生”的开放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和“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的攻坚之路的理性更替。而1978年以来党的历届三中全会,因其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使命,无疑是孕育和催生出“思维范式的嬗变---改革路径的选择”频频互动最为重要的舞台之一。  相似文献   
6.
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地方本科高校必须厘清发展思路、以审核性评估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综合改革、扎根地方、服务地方,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实现内涵式发展,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依托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个重要实践向度.巢湖学院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中,立足环巢湖区域的历史文化,以思政课实践教学为载体,从"地缘"、"地利"、"地气"三个维度出发,不断丰富其教育资源、改善其教育条件、优化其教育手段,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不仅内蕴深邃的经济维度,亦内蕴深厚的道德维度,经济维度与道德维度之辩证统一是生产力标准的本真精神。现阶段,我们应以辩证思维方法立体化、系统化地探究并解析生产力标准的双重维度,深刻领悟其本真精神,并准确把握这一本真精神对于当代中国发展所具有的深远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2012年11月29日和2013年3月17日的两次讲话中,习近平同志用“中国梦”来命名这-梦想,并科学全面地阐释了“中国梦”理论.该理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明确解答了实现“中国梦”征程中的一系列理论问题.一方面,它是对晚清以来“逐梦”之路上各种学说(“中国梦”理论的历史形态)的理论总结.具体而言,建国之前,中国人的梦想之旅经历了“维新之梦”、“启蒙之梦”到“革命之梦”三个历史阶段,并产生了严复“三民思想”、鲁迅“立人思想”和孙中山“三民主义”三种理论构想.另一方面,它也是一次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大学生耻感教育应着力于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过程中将之内化、升华,通过真实教育帮助大学生辨耻、明耻、识耻、知耻,加强自我反思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