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郫县一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三创”活动,全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同年,一中被授予“省校风示范校”的称号,1998年被授予“省重点中学”称号,1999年,被授予“成都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1998~2000年,郫县一中高考升学分别为122人、165人、267人,稳居众多省重点中学前列。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一种关系教育全局的系统工程,需要改革的方面甚多,而在学校层面上,积极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角色意识,创新积极的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应当是学校实施课程改革的首要之义。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的38个实验区展开,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涉及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了统一的目标和要求,但事实上,新的课程设置方式、课程内容、课程标准在学校层面的操作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其执行的效果如何,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决定于学校管理者、教师对课程改革思想、理念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角色变化上的实现程度及教学评价上的科学程度。因此,对在学校层  相似文献   
4.
陈南威  徐永亮 《科教文汇》2009,(27):149-150
本文旨在以新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动机及应当采用的方式方法。通过比较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环境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的不同,我们必须承认不能照搬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国内的英语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内外引入“身份认同”、“投资”及“发展多重思维”的理念来找到更为有效的适用于中国人长期学习英语及其他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矿山安全系统工程》是专门针对来自煤矿单位学生设置的安全理论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需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积极性。本文采用项目研究法,以煤矿生成系统为背景,将课程各部分有机结合,启发学生思考每章知识内部相关性,深入理解课程的精髓,有助于应用创新型煤矿单招人才的培养。本文以煤矿采煤工作面瓦斯爆炸危险性评价项目为例,简单介绍了项目完成的情况,该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教育应该强化“陶冶”的观念。陶冶的方法是借助外界环境影响学生的方法,它最突出的特点是潜移默化,是在无声、无形中去感染学生,使他们有所感悟,从而将之“移”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中。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以新的角度来探讨我们中国人学习英语的动机及应当采用的方式方法。通过比较英语作为二语的学习环境与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环境的不同,我们必须承认不能照搬西方的二语习得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国内的英语学习。但我们可以通过在课堂内外引入"身份认同"、"投资"及"发展多重思维"的理念来找到更为有效的适用于中国人长期学习英语及其他外语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小 学 、 初 中 的 数 学 有 很 多 知 识 的 衔 接点 ,如小 学 学 过 的正 数 和 零 就是 初 中 所 学 的非 负 数 ,小 学 中 的 点 、线 、图 形 、公 式 到 初 中仍 然 沿 用 等。 小 学 中 的有 些 知 识 到 了 初 中 ,有 的 加 深 了,有 的研 究 范 围 扩大 了 ,因 此 ,在讲 授 新 知 识 时 , 教 师 要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旧 知识 ,要特 别 注 意 对那 些 易 混 淆和 易 错 的 知 识进 行 分 析 、比 较 和区 别 。 这 样可 以 收 到 温 故而 知 新,温 故 而探 新的 效 果。 例 如 在 讲 列 方 程解 应 用 题 的 问 题 时 ,先给 学 …  相似文献   
9.
由于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我国与世界各民族的跨文化交际迅速增多。大学外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揭示目前大学外语教学在该方面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提出了几条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情绪干预方法,对44名体育弱势的中学生进行1年的教学实践,测定其身心变化,探讨情绪干预方法对体育弱势群体的身心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学年的干预,这部分学生已基本摆脱体育弱势的阴影,在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身体状况、成就感等方面差异显著,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