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的注音由来已久,方法也不少,但总的说来不外乎两大家:韦氏音标注音法与国际音标注音法。两大家的目的是共同的,即要使纸上默默无声的词句,通过读者对某些规律性符号的记忆而变成朗朗有度的声音,但它们采用的注音方法却大不相同。 韦氏音标主要是用一些简单的点划符号直接加注在英语单词本身之上,而国际音标则从音位的研究出发,创造出一套独立完整、自成系统的符号注在单词后面的[ ]方括号中。 由于英语单词的拼写与发音之间存在着差异,有时同样的字母(组)可以发不同的音,而不同的字母(组)又可以发同样的音,因而往往不易用一点一划以蔽之。韦氏音标,为求简便,又不能无限地增加难以识记的符号,于是便使某些注音符号显得含混不清,发展到后来不得不借用国际音标的某些注法而补己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论词的语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语用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研究词的语用意义。词的语用意义是词在语言运用时产生的临时意义,是情景和上下文对该词的词形、词音特别是词义作用的结果,是一定的语言运用环境的产物。词的语用意义同该词的词汇意义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面目全非,但其辨认又是有规律的。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和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注意到词在不同场合可能产生临时意义,这不是新课题,在修辞学、词汇学等学科早有研究过;但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一方面可以对这一现象有新揭示,另一方而又可以对语言学以及上述学科的研究有深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谈指类句及其反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类句是指称一类事物的特征的句子。指类句可能存在反例,指类句的重要特点是容忍反例。语言学研究指类句,就是要分析它的似是而非和习非成是,以便能更好地运用。  相似文献   
4.
成语的生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成语有4点特性、3种品格:字构成的相传性、字表达的不透明性和不完备性、字面义与旨的距离性、字面义与旨关系的约定性;历史性品格、结构化品格、蕴含力品格。但这些特性和品格并不只是成语独有的,日常话语也或多或少地具有不透明性、不完备性和蕴含力。成语的特性和品格,是语言表达不完备、不透明的共性的集中和突出的表现。成语表现出的这种“表里不一”的现象,本质上也是含意现象。因此,对成语的生成,可以用研究日常话语中含意运用的理论模型即含意本体论的“语句解读常规关系理论模型”作出说明。  相似文献   
5.
1.前言 这两本书(按出版先后为序),前者是作者石毓智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拿博士学位(ShiYuzhi,2002,以下简称The Estabishment)的论文,之后作为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的TheStudies in Language Companion Series的第59种著作出版;后者是他自己"考虑到广大中国读者的需要"而根据该论文改写成汉语的。(石毓智,2003,14;下文简称为《建立》,下文凡引该书只注页码)石毓智还说,汉语本并不是英文本的简单翻译,而是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在术语、表述、结构等方面作了很多变动,篇幅上也扩大了许多。  相似文献   
6.
商品广告陈述热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作者自己提出的“广告语言五要素”说为理论框架,用统计方法,归纳出近期广州地区商品广告语言陈述热点之所在,并据此进行了从广告看社会、从社会看广告、从广告看广告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为了使商品广告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宜定期对广告陈述热点进行监测分析,以便能及时对广告宣传的热点进行调整.为此,试图提出广告热点的经验型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7.
愚青年就学时,喜习文学,稍长加入作家协会。中年始转习语言学,结识自然学兄。两人学术过从甚密,愚得益良多。其时语用学处于引进之初,虽于学科概要之译介和源流铺叙之综述已小成气候,然探语用学理于系统阐发、辨语用概念于精细研讨、释语用原则于例证分析之专门著述,则仍觉阙如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发展的结果。在英语中,许多单词是一词多义的。 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有多个互相联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的词义这种语言现象。词义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反映,一词多义,就是用同一个词反映出几个互有联系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相关联的状态、特征。以old为例,作为形容词,《英语简明牛津词典》开列了六项词义,《韦氏新世界词典》开列了十四项词义,其中主要的词义有:年老的、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自然存在期的、不年青的、不是靠近起点的,具有年长的特征的、用以表示年岁、熟练的、追溯到过去很久远的时间的、过去很久以前制造的、过去长期确定下来的、过去的,古老的、陈旧的、非观代的,等等(为节省篇幅,其英语的释义不再抄录,可查阅上述两词典,下同)。这些词义,彼此是不同的,但又有相关联的地方或有相近似之处。也就是说,old一个词可以被用来表现不同的客观事物的这些方面的特征、状态。例如:  相似文献   
9.
变异的语言和技巧的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技艺之一.表现为适用变异中的语言.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探讨某些变异了的语言如何成为技巧的语言.(-)变异是相对于常规言.说“绿色的叶多了,红色的花少了”是我拉常用的说法,因而是常规的语言;说“绿”会“肥”、“红”会“瘦”,有悖理,越出常规.因而“绿肥红瘦”是变异了的语言.这变异了的语言文体现了一定的语言的技巧,成了技巧的语言,从而成为李清照的有代表性的佳句之一.假设要对朋友的丈母娘生日说几句祝寿的话,说她“是人”,是常规语言,她不会有什么觉得高兴的.倒是把她说成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人.例如“仙女托世”、“仙女下凡”,反而有点恭维味道.把人说成是“仙女托世”,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仙女托世”的人,因此句子有违事理,也就有异于造出可接受句的常规.是变异了的语言.但如果干脆对朋友说“你的丈母娘不是人”这也是变异.只不过这个变异实在太大了,谁听到也会生气.我们不妨把这种不象话的变异称为“畸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读《英语复合句》———代序徐盛桓《英语复合句》(黄国文、肖俊洪编著,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1996)是一本研究英语语法专题的论述性新作。书开始写作于1988年,当时两位作者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青人:黄国文刚过“而立”之年不久,而肖俊洪甚至还未“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