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2.
通过对日常英汉恭维语几方面的观察,以及对贵州师范大学和遵义医学院两个在校大学生群体做了关于恭维语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其结果的图表分析,归纳总结英汉恭维语的类型,恭维的内容、应答方式、功能,得出了一些普遍的差异特点,并发掘了一些新的英汉恭维语在功能上的差异,从语用学角度和文化角度探索影响中英恭维语差异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依据与建议,并为有关英汉恭维语的语言学研究及跨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媒介素养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一定的媒介手段向受教育者传递与媒介相关的知识、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个体选择、分析、使用和传播媒介资讯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往对"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的研究大都基于静态和共时态的视角,忽略了"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的动态生命历程。在动态生命历程视角下,不同生存境遇的"留守儿童"可能存在着严重和复杂的心理适应、学习适应、文化适应及社区适应等社会适应问题。应通过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区"四维一体"的联动机制,不断促进"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能力。  相似文献   
5.
徐礼平 《青年记者》2013,(14):16-17
电视作为现代化传播媒体之一,不仅为成人获取信息、娱乐提供了方便,而且成为许多儿童的伙伴。当然,电视既惠及儿童,又可能伤及儿童。在家庭结构缺失、临时监管不力、学校补位欠缺的情形下,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是非荣辱、忠奸善恶辨别能力较差的农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和心理弹性量表对171名留守经历医学生和170名非留守经历医学生进行测评,发现留守经历医学生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经历医学生,外倾性和开放性以及心理弹性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经历医学生;留守经历医学生大五人格维度与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外倾性、严谨性、神经质、开放性对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弹性有明显预测作用,而友善性和留守经历因素对其当前心理弹性无明显预测作用。可见,留守经历医学生心理弹性受其人格因素影响,但留守经历因素对个体心理弹性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团队心理资本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新领域,也是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交叉学科研究中的崭新方向,揭示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的结构维度及与团队变量的关系,对于加强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建设,促进团队成员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包括团队自信、团队希望、团队韧性和团队使命四个维度;同时还发现成立时间较长(6年以上)比成立时间较短(5年以下)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依托高校比依托科研所的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未结项比已结项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心理资本水平高。因此,加强不同类型、不同组建年限和不同依托项目的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团队的建设需要因“团队”制宜、采取有针对性、差别化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留守儿童问题就开始进入国内外学者的视野.成为焦点论题,被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颇丰,所涉领域涵盖教育管理、心理行为、人格发展、社会适应等诸多方面。综观文献,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因留守经历而产生的消极影响层面。事实上,留守儿童并非是一个分化的群体,其中既有因留守而产生适应不良的个体,但也有适应良好的个体。为什么同样处于不利环境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西部医学院校地处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实施受落后的思想观念、不宽裕的经济状况、不同的高校性质及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制约。基于此,本文从转变思维观念、争取经费支持、完善师资队伍及利用红色资源等方面入手,以不断加强西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数字社会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在给研究生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研究生导师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数字社会拓展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在认知、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方面的内涵,但也导致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地位的边缘化、育人动力的衰减化、育人场域的复杂化以及导生关系的疏离化等实践困境。为此,建议从加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地位,强化数字社会导学环境的合理规制和制度设计,强化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职责,缩短数字社会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数字社会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