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内蒙访古》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它以散文的形式,表述史论的内容。它的内容精深宏富,以汉族与匈奴的关系为中心,追溯自赵武灵王(前325—前299年)修长城、胡服骑射(前307年)到呼韩邪单于款塞入朝、昭君出塞(前33年)近三百年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作者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昭君出塞、和亲政策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评价,一反几千年的传统偏见,推出新说,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令人心服。  相似文献   
2.
求准求新求深──高考作文漫议徐福绵近年高考作文材料型题目较多。这是一种高效度的题型,因为它立意具多向性,考生有较广阔的思维天地,兼以有时又要求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考生可充分发挥其所长,显示其在精神境界、识见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字功力诸多方面的优势。以议论...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在《威尼斯》一文中,以圣马克方场为中心,介绍了威尼斯的建筑艺术。他用“庄严华妙”四个字极精当地概括了威尼斯建筑艺术(主要是圣马克堂)的特点。有的参考书说:“威尼斯的文化艺术已有1400年的历史,它的古老使它具备了‘庄严’的特色;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使它具备了、‘华妙’的特色。”这个说法似未得其要领。威尼斯建筑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历  相似文献   
4.
一代宗师的传神写照──析《〈论语〉六则》之一乌鲁木齐徐福绵九年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论语)六则》的首则即《论语》之开宗明义第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乍看起来,明白如话,没什么奥义;但...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是一个大写的课题。但这个老课题现在却面临着新情况——对这一代青年泛泛而谈中国历史悠久,文明灿烂,一般讲述仁人志士,民族英烈慷慨赴敌,从容就义等,很难在他们思想的深层次上引起震荡。必须探索新路径。我近些年的教学实践说明,只有从现实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征出发,选择典型的新鲜的材料(或变换全新的角度),抓住恰当的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较成功地唤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评《红楼梦》“总纲”之说——《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教学札记●新疆徐福绵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节选了《红楼梦》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段。课本后面附有关资料说:第四回在《红楼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全书的各种矛盾与故事情节都与这一回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