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楼梦》这部小说,有着许许多多难解之谜。这些“谜”的背后,似乎隐藏着无穷的奥秘,乃至无数的“红痴”、“红迷”们为之着魔,追索终生而乐此不疲,“红学”也几乎成了解谜之学。这大约也正是这部小说的无限魅力之所在吧。这部小说的作者究竟是谁?答案大家知道是曹雪芹。而曹雪芹本身就是个谜,曹氏谱系中找不到他的踪影。《红楼梦》第一回开章明义就讲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故事。据说女娲氏炼石补天,共炼了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留下一块未用,弃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中,那神龙见尾不见首的一僧一道,犹如但丁《神曲》中的维吉尔和贝亚德丽采,起着主人公贾宝玉的“引路人”的作用。他们并非在大观园中演出的悲剧中的角色,但他们在小说中却似乎又无处不在。这显然不是小说家的游戏文字,而是体现着某种寓意。也许,这一僧一道所体现的,乃是两种精神——佛学精神和庄学精神吧。在贾宝玉的思想意识中,包含着这两种精神;整部《红楼梦》也被这两种精神所渗透。佛学的问题,姑置勿论。本文拟再探索一下《红楼梦》与庄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名家出题     
出“品”这个题目,是有感于现在有的人对待生活过于功利的态度,或者说是审判的失落。喝一杯茶,如果不是仅仅为了解渴,而能品上一品,就能享受其蕴含在色、香、味、形中的美。读一本书,如果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能仔细品味一下、咀嚼一下,就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它的魅力之所在。对待人生,如果不是那么急功近利,而是以一种健康、明朗的心态去品味人生,你一定会发现,人生即便在艰难闲苦之中,也蕴藏着美好的东西。所以我鼓吹这个“品”字,希望现在的年轻人懂得以审美的眼光、审美的态度去发现、发掘生活之美。借助这个题目,年轻人可以说说他们品味人生的种种感受。——出题者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典小说发展到《红楼梦》,登上了辉煌的顶峰。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不到在其他小说中司空见惯的圣君贤相、英雄豪侠;在《三国》《水浒》等小说中着意渲染的英雄主义,在这里也消失了。这意味着《红楼梦》超越了“英雄传奇”的模式,直接面向真实人生,最终完成了我们在前文中所说的“由神化到人化”的转变。《红楼梦》集中描写了一个家庭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最广的有两种:一是一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一是七十回本《水浒传》。前者叙述了梁山起义的全过程——从聚义,到招安,到征辽、征田虎王庆方腊,直到宋江等人被毒死;后者是清人金人瑞(字圣叹)所传的本子,结束于英雄大聚义,金圣叹添上了一个卢俊义的“噩梦”,梦见梁山全体英雄为张叔夜所擒。后人说金圣叹“腰斩”水浒,就是因为他一刀砍去了英雄大聚义以后的所有情节。平心而论,《水浒》中最精彩的笔墨主要集中在前七十回。当然,在《水浒全传》中,七十回以后到受招安以前,也有不少精彩的章节,如李逵元夜闹东京、李逵大闹忠义堂以及后来负荆请罪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应从人类文化艺术发展的历史宏观中理解《讲话》的伟大意义;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是经得起人类文明发展实践的检验的;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决不能仅仅理解为拿一部作品去“喂”人民,服务应该是高品位的,是真善美的;生活是本原,从人民出发和从生活出发,不可分割;文艺是按照其自身特殊的艺术规律来为人民服务的,任何来自“右”或“左”的干扰都会贬低艺术的价值,从而使文艺无法真正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7.
“意象”是中国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不是指视听、感知具体形象,而是指通过心灵去直觉、去感悟万象背后更深微的存在。意象说溯源于老庄哲学和《易经》,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华审美活动超越再现和模拟、追求生命和宇宙的高远境界的路线和传统。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古典小说,和历史有着不解之缘。按理,历史是科学,而小说,则是艺术。不过历史和文学确是近邻,而且古代的历史著作,实际上是小说的一个重要源头。看看《左传》吧。这部为《春秋》作传的煌煌巨著,对历史事件的铺叙,对历史人物的刻画,简直就可以当小说读。同样,太史公的《史记》,以一部历史著作,闯进文学的殿堂,并且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崇高的地位。为什么会这样?司马迁是语言大师,但更重要的还在于司马迁以其伟大的天才,为历史科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  相似文献   
9.
像《三国》《水浒》这样的小说,我们也可以称之曰“英雄传奇”。因为小说中所描写、所赞颂的人物,都是些惊天动地的大英雄、大豪杰。这类小说多半是在世代相传的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传奇”的色彩特别浓厚。  相似文献   
10.
“历史小说”,顾名思义,具有“历史”和“小说”这两重性质,也许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历史”吧。长篇历史小说《金瓯缺》,就是历史与诗的结合。作者徐兴业同志是位历史学家,却具有真正的艺术家的气质和才能。在《金瓯缺》里,他是把历史学家透视历史的目光、独到的历史见解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同艺术家的激情和丰富的想象力结合起来了。作者最初起意写这部小说,是抗日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八·一三”的炮声萦绕在他的耳际,日寇的深入和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使他悲愤地问:“这个素餐尸他的腐败政府究竟负得起领导抗战的重任吗?”他在《给巴黎的一封信——〈金瓯缺〉书简》一文中说到:“我们选择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