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础教育科研要立足中国国情和教育科研的内在逻辑,寻求“善治”的新路径,实现治以为善。基础教育科研“善治”要构建包括治理目标、治理价值导向、治理理念、治理视角、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等维度的方法论框架。基础教育科研“善治”的行动路径是:强化全局性、可持续性的治理方向根基,以人文价值引领科研行为趋向;增强服务式治理建设,迸发科研主体的内生动力源泉;保障治理功能的充分实现,构建研用一体的长效转化机制;搭建大数据科研系统管理平台,实现教育科研治理智慧化;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式参与,渗透治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实践依据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底色紧密贴合,与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目标相契合,与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通。从实践价值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程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践进路看,亟需守正创新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手段优势,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