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徐锡举 《江苏教育》2000,(11):29-29
一位教师教学《学棋》这篇课文,先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谁向谁学棋的?”“他是怎样学棋的?”……然后指导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最后练习复述课文:教学过程程式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主要有三个:的、地、得,,这三个词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口语中没有区别,所以、书面语中常见有人把它们用错,小学生更不例外。有人撰文说,结构助词“de”主要表示中心词与附加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要找准中心、词,确定中心词的词性。就可根据它们的用法,准确选用这三个“de”字。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语文教师 ,在批改作业中 ,我发现不少学生的字写得很漂亮 ,而且有些学生的字居然超过了我。这时我才忽然领悟了唐代文学家韩愈说的“弟子不必不如师”的真正内涵。我为学生的进步而感到欣喜和自豪。可我转而又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在写字方面怎么能落后于学生呢 ?除非他们以后……想到这里 ,我忽然灵机一动 ,为什么不和学生比试比试呢 ?于是 ,我要求学生认真写作业 ,我自己也认真备课。每个星期利用班会课 ,把我的备课簿和学生的作业本放在一起展览 ,比一比谁写的字好。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 ,没想到学生的作业变得格外工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