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科学研究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秃的梧桐     
(1)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2)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相似文献   
2.
3.
“呜……呜……”如银的满月之下,父亲作为我们这个狼族的族长,再一次站上高耸的断崖尽头,昂首呼呜,族员们也抬首响应,纷纷长鸣。我紧挨在母亲后面,应和着呼呜。一片狼鸣之声起于崖边,四散开去,铺满整片森林,响彻这个满月之夜。母亲扭过头来看看我,眼眸里闪着最关的绿光。我知道我们即将离开这儿.离开这个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这儿的猎物已被人类捕杀得所剩无几,甚至我们自己也已成为人类枪口下的猎物了。参天大树一棵棵倒下,人类阴森森的脚印悄无声息地蔓延了整片山谷,我们不得不走,就在今晚。  相似文献   
4.
  唐惠忠 《现代语文》2005,(9):2-11
2005年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我们全国中语会考试与素质教育研究专题组新一轮编辑工作的开始——来自高考阅卷一线的报告。我们的初衷是,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把高考阅卷中的有益信息传送到一线教师和中学生手中;我们的信心是,课题组组织的撰稿人全部来自全国各地的语文阅卷现场;我们的目标是,将考试与日常教学更紧密、有效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编者:同学们在作文时,有时遇到的题目较大(大主题),让人无从下手.这时,化解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大为小,从小处着笔,从大处立意,即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作文构思的一种方式.它主要表现为: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即记叙的是小事,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微现象,表现的却是重大主题,阐发的是深刻道理.也就是说,用小题材来表现大主题.根据题材内涵的不同,“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以小事件阐述大道理 这类文章往往通过叙写生活中一件极其平常的小事,来阐述一个大的、引人深思的事理.  相似文献   
6.
  唐惠忠 《现代语文》2005,(9):11-14
2005年高考十三个省市自主命题,加上全国卷的三套试题,共涌现出十六道作文题。从整体上看,高考作文命题质量比较高,但是阅卷中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差的考生,落笔后出现了种种失误。下面择要列举,并就应当采取的措施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弊病一:审题不准,偏离题意。去年的作文,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字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高考评卷中发现,很多考生是不理解题意的。他们未能抓住感情与认识的“关系”,或单方面地讲认识,或单方面地谈感情——比如把立意自定为“父母的爱造成自己无能”,这样的作  相似文献   
8.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作文。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一个它力不能胜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泰戈尔请你以上述诗句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简要回顾了美国控制武器装备费用增长的政策和措施,研究了我国武器装备费用分析的现状,提高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改进我国武器装备研制费用管理和控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