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科学研究   4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logit模型的江苏省新型农民培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江苏省为例,总结分析江苏省新型农民培训现状,并利用二元因变量logit模型对农民接受新型农民培养的预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本人学历、平均收入以及费用分担模式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培训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一致性,即本人学历越高、政府负担费用的情况下,农民越愿意参加培训,但是也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即这些因素在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私营企业成长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 企业”组织链的形成则是健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农业私营企业创建初期,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三位一体,因而凝聚力也较强。当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迈向成长期的过程时,一些企业开始出现凝聚力下降的状况。增强农业私营企业凝聚力应建立共同目标;让合适的人担任适合的工作;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遵守伦理规范,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现代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教育--农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业先天不足,要求通过提高农民素质来弥补,而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体系不健全以及农民投资农村教育的风险性等因素,又限制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市场经济要求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单纯的农村教育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通过分析江苏农业私营企业职工素质与农民教育的关系,发现企业教育目的明确,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并具有系统性,因此让农民在企业中学习是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生成模式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需要创新农业微观组织形式,农业私营企业成长是在坚持改革和完善家庭承包制基础上的又一次创新。2004年,我们对国内128家企业进行了目的抽样调查,对25家农业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企业进行了访谈。本文剖析了我国农业私营企业生成的四种类型,即个体经营基础上形成的农业私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而组建的农业私营企业、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以个人掌握的要素创办新企业和招商引资举办的农业私营企业。进而探讨企业初创期的行为特征,提出不同类型企业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受比较利益的影响,江苏农业劳动力以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政府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农民能够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满足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的投入机制,是提高江苏农民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受比较利益的影响,江苏农业劳动力以初中(含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主。工业化、城市(镇)化过程中农民就业结构的变化,既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因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偏低,影响农业组织化发展和农民农业收入的增加。政府主导的农民培训,以专题和实用性技术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时间短,适用性强,深受农民欢迎。除了种养殖技术外,农民还期望得到非农技术技能、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培训,但政府公共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农民能够接受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和经济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满足农民需求的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社会机构和企业参与的投入机制,是提高江苏农民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中心。班级文化的生成来源于学生,就应回归、服务于学生。"无为"的班级文化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的的特点。考虑到班级文化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管理工作就应回归实质来思考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一、班级文化的功能1.评价功能每种班级文化都是由各种因素构成的,包括班纪班规,以及相应的批评制度。这些制度在本班集体范围内具备相当的约束力,涵盖全体成员的方方面面,对本班所有成员都具备相同的约束效力。这种评价即为  相似文献   
8.
分析农业私营企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成长的动力和发展路径,论述农业企业家与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关系,并从思想创新、农民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农民企业家队伍的培养等方面,阐述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农业私营企业的发展,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它是巩固农户家庭在我国农业微观组织中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自下而上的、内生的自组织创新。同时也是有效地利用社会潜在资本,大幅度提高社会资源的资本化程度的重大制度变革。为研究其共性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江苏128家企业的调查分析,提出促进农业私营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建议和微观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差异。随着经济的深化,地方大学应依靠自身优势,立足地方,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提供人力和科技支持,加快创新,增加教育资源投入,构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