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深具理性精神与人文品质的中外优秀现当代小说在现行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博占多席,以其于人类浩荡历史的众生话语式的解读及其关注芸芸众生的普世情怀,示人以历史的别解、具体可感的哲学、耐人寻味的生命形式。然而,面对此类改造与引领人类精神的鸿篇巨制,有人使小说阅读鉴赏教学沦为一目十行的浏览,半饥半饱的浅尝,甚或是思想政治教化的媚宠。有的竟被以教育的名义条分缕析肆意割据,阳春白雪,不辨牛马。我认为有必要来谈谈现当代小说关于阅读鉴赏教学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成旭梅 《师道》2015,(1):25-27
中国现代教育追求,走过了一条从"渊深学养,个性学术"到"艺术课堂"到而今"开发课程"的长路,这条路上,似乎教育与哲学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维度,但从"为人生"这个立场来说,它们的根柢是归一的:相对于来自外部命令的法制,哲学,是来自内在灵魂与精神的规训;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哲学是更为本质意义的成长要求。一个哲学意义的人,是一个精  相似文献   
3.
成旭梅 《师道》2009,(9):39-41
当“重点”中学遭遇“时尚”学生,当升学的压力遭遇生命成长的曲折,当教育的“统一”遭遇个性的“多元”,当家长对耽于装扮的孩子忧心如焚,当前卫的学生对学校的指令白顾张扬着个性不屑一顾,曾经无可争辩的师道尊严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传统价值与新质价值之间,学校师生当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成旭梅 《师道》2009,(3):37-38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中国出现,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与发展问题上产生了裂变,当下理性和价值受到质疑,人们处在了一种因价值缺席而虚无而痛苦的“边缘处境”。进入21世纪,中国在后现代里走向泛娱乐化时代。  相似文献   
5.
[教学思路]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之一维.就是要根据不同的文本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一文选自《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4期,属社会科学论文,学理性较为突出。需感知,更需思辨。因而本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法理解文本.学会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6.
成旭梅 《现代教学》2014,(Z2):117-118
<正>说到梦,不免想起"中国梦"。梦是极为个体化的一种存在,但"中国梦"就把这种个体化的希望与憧憬转变为一种集体化的吁求指向。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需要这样的集体梦?中国人并不是没有梦,但这是一个千百年来世代流传的"家国梦"。"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从战国时代投汨罗江而死的屈原,到北宋"进亦忧,退亦忧"的范仲淹,从晚清从容蹈海的邹容,再到无数革命志士,这个梦一直做到今天,既没有一分的衰减,也没有太多的改变。可是,崇尚个人  相似文献   
7.
成旭梅 《师道》2014,(9):54-55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读到这一句,我想,一个活得有滋有味的人,无论如何是会感到有点凄惶和悚然的。世俗的中国人,大凡活着的时候难以想到死,想到死而能豁然就更是艰难。  相似文献   
8.
从"为人生"这个立场来说,教育与哲学的根柢是归一的,相对于来自外部命令的法制,哲学是来自内在灵魂与精神的规训;对于个体的人来说,哲学是更为本质意义的成长要求.但是今天,这个本质性的要求却正在渐渐淡漠.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人正是在"认识你自己"的过程中,才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超越.然而,当下在对人自身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把人的本质看作先验的或预成的,这正是当下教育一时无法摆脱的歧路,终至于产生了教育受体对自我的认知是模糊的、对自我实现可能性的预期更是无从摸索的后果.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人教社语文高一第二册"现当代小说"单元复习。[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分析与语言的品味。[教学设计理论背景]1、最近发展区理论。2、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一)以"现代文鉴赏"的高考要求导入。幻灯显示2005年高考现代文大阅读一览表。(略)师:由表可知,"大阅读"以散文类文章命题为主,是现代文命题的基本格局。削减"小阅读"客观题题量,增加"大阅读"主观题题量,主观性越来越强,分值越来越高,强调文学的评价鉴赏,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发端于轴心时代的言说样式,文言,是人类以“终极关怀的觉醒”为基,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超越和突破原始文化的新文化样态。基于此,文言的重要意义,在于人类在向善向上的终极追求里,以礼与乐,将“仪式”显示在生活的中心,从而建立伦常德性的美学范式。本文拟从“礼”“乐”两方面,从文言初始形态入手,理析文言教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