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社会结构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教育青年入的主渠道、主阵地,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历史使命。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着眼于意识形态产生的根源,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意识形态教育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形成一套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战斗力和保障力。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时,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曾经做出过大幅度的调整,自此之后,我国高校形成了一种中央与地方政府两级进行同时管理的新型管理体制。并且,这种管理体制是以地方政府的规划统筹管理为主的。由于这种调整,从而使得不少的地方高校的财政日渐窘迫,学校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财政上又缺少支持,因此高校在发展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面对这种局面,我们应当探索地方高校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共同获利的创新性途径和方式,这无疑是使得地方高校走出困境,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双赢选择。本文将会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详细阐述地方高校如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战略选择及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概念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兴趣爱好等,是一种敬重生命,发展个性,重视人的价值的管理思想.将其借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提高高校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机构,应一切从学生的切实利益出发,一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主体。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理念,是高校传统学生管理工作变革的需要;是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需要。文章从强化服务意识、明确班主任职责、延伸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勤工助学服务体系、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创新与学生的沟通渠道等几个方面,论述了高校实现学生工作服务功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